
古代軍事上用以滅火的水袋。《舊唐書·渾瑊傳》:“賊造雲橋成,闊數十丈,以巨輪為腳,推之使前,施濕氈生牛革、多懸水囊以為障,直指城東北隅。”《武備志·器式·水囊圖說》:“水囊,以豬牛胞盛水。敵若積薪城下,順風發火,則以囊擲火中。”
水囊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其核心概念均圍繞"盛水容器"展開。根據《漢語大詞典》(2023年版)及《現代漢語分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年)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内涵:
古代醫療器具
指以動物膀胱或皮革制成的儲水裝置,常用于傳統中醫外治法。如《傷寒論》中記載的"水囊冷敷法",通過裝冷水外敷以退高熱,此法在《中醫外治技術規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2年)中仍有改良應用的記載。
現代便攜容器
指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可折疊儲水裝置,常見于戶外運動裝備。根據《現代漢語應用詞典》(語文出版社,2020年)解釋,此類水囊多采用食品級矽膠或高分子複合材料,具有便于攜帶、節省空間的特性。
特殊醫學裝置
在婦産科領域特指引産用的無菌水囊導管,《婦産科學術語标準》(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年)明确其定義為:"通過宮頸放置宮腔的注水球囊,用于機械性促宮頸成熟"。
該詞的構詞法屬偏正結構,"水"表材質屬性,"囊"取《說文解字》中"橐也"的本義,指中空可納物的袋狀器具。詞義演變體現了從傳統器具到現代科技産品的語義擴展,符合漢語詞彙發展規律。
“水囊”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指産科引産工具,用于刺激子宮收縮、促進分娩。具體操作是将彈性塑料囊置入子宮,注入生理鹽水以增加宮腔壓力,適用于孕中期終止妊娠或宮頸未成熟的孕婦。使用前需嚴格篩查生殖道炎症、瘢痕子宮等情況。
指身體局部液體積聚形成的囊狀物,可能出現在關節、皮膚或腹部,常見于感染、炎症或外傷等情況。
形容“言辭虛假不可靠的人”,用于日常批評失信或缺乏根據的言論。
以上内容綜合了醫學、曆史、病理學和語言學等領域的解釋。若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古文典籍出處,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
阿辟半賈邊費筆翰如流不可動搖參燮遲徊電石氣疊句恭賀新禧官耗規財鬼膽還波嗥鳴和氏紅黴素環極澴潆灰沙講耨見性成佛嘉選家祖金壺金毛鼠雞省拘領郡佐樂遊籬花灤陽洛書路澀氓廛明蕩蕩鳴盜默牖釀母菌鳥哭猿啼披服輕羽球锽折巾郭石雷失死手镘帥示屬棺贖解碎瓊飧餐腆洗推明文文午暑祥樹閑門寫像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