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獸的意思、歸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獸的解釋

将戰備用的牛馬放回山野。謂解除軍備,恢複和平。《書·武成序》:“ 武王 伐 殷 ,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孔 傳:“往誅 紂 克定,偃武修文,歸馬牛於 華山 桃林 之牧地。”《文選·左思<魏都賦>》:“喪亂既弭而能宴,武人歸獸而去戰。” 李周翰 注:“言天下既平而能為宴樂, 武王 歸馬放牛,去其戰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歸獸”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戰争結束後的和平舉措相關。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歸獸”字面指将戰時征用的牛馬放歸山野,引申為解除軍備、恢複和平的象征性行為。這一動作标志着從戰争狀态轉向社會治理,常見于描述古代帝王結束戰亂後的仁政。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武成序》記載的周武王滅商後“歸馬牛于華山桃林之牧地”。西晉左思《魏都賦》中“武人歸獸而去戰”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學意象,描繪了軍人卸甲歸田的場景。

3. 曆史背景 周武王克商後實施的“偃武修文”政策中,“歸獸”是重要環節。通過将戰馬放歸華山、運輸牛放回桃林(今河南靈寶一帶),既恢複了農業生産,也向天下昭示停止征伐的決心。

4. 文化象征 這一行為被後世視為明君治世的典範,包含三層意義:

5. 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喻指結束沖突、構建和平的舉措。其核心精神與現代社會“裁軍”“生态恢複”等概念存在跨時空呼應。

該詞彙承載着中國古代“以戰止戰,以仁易暴”的政治智慧,是研究先秦軍事思想與和平觀念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歸獸的意思

《歸獸》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将野獸捕獲歸附,使其服從人類的馴養或驅使。在這個成語中,歸意味着使得獸類回歸人類的掌控之下,獸則代表着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

部首和筆畫

《歸獸》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犬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歸獸》這個成語源自于《論語·雍也》:“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能見其信,弗亂也。 ” 馬王翅注引《千字文》:“執恒母,令句首見歸獸!”

繁體字

歸獸的繁體字為歸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歸獸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說文解字》中,歸字寫作“廆”,獸字寫作“灬豕果”。在不同時期,成語的字形會發生一些變化。

例句

1. 仁者無敵于天下,他可以馴服歸獸。

2. 這個國家和平時期的軍隊,是國家的歸獸。

3. 他的領導能力非凡,就像一位馴獸師,能夠馴服歸獸。

組詞

歸去來兮,歸宿,歸隊,歸順,歸納。

近義詞

馴服、馴化、制服、駕馭。

反義詞

逃離、逍遙、反叛、逆來順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