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晡食的意思、晡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晡食的解釋

晚餐。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晡食”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晚餐,即一天中的第三頓飯,通常對應古代“晡時”(申時,下午3點至5點)進食的餐食。

  2. 字義分解

    • 晡(bū):古代計時術語,指申時(15:00-17:00)。
    • 食(shí):此處作名詞,意為“飯食”或“餐”。
  3. 文化背景
    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晡時屬于下午時段。晡食的命名直接體現了古人按時辰劃分飲食的習慣,類似現代“午餐”“晚餐”的時間概念。

  4.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不常用,多見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如唐代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有“吾未晡食”的記載。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飲食文化或時辰劃分,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晡食(bū sh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傍晚吃飯。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食,總共有11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的“晡”是古代“晡時”的簡稱,“晡時”是指二十四小時制中的下午三點到五點。而“食”則代表吃飯的意思。所以,“晡食”就是指傍晚時分進餐的意思。 關于繁體字,晡食的繁體字形式是「晡食」,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時候,晡食的寫法和現在基本上一樣。由于漢字的演變,現代寫法與古代寫法有細微的差異,但整體的含義沒有改變。 例句: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一起晡食,共度美好的時刻。 組詞:晡食時間、晡食環境、晡食習慣。 近義詞:晚餐、傍晚的進餐。 反義詞:早餐、午餐。 希望以上所述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