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時科禁酒,而 邈 私飲至於沉醉。校事 趙達 問以曹事, 邈 曰:‘中聖人。’ 達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遼 将軍 鮮于輔 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後因以“樂聖”謂嗜酒。 唐 李適之 《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鲸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2).樂于聖道。 漢 揚雄 《法言·問明》:“天樂天,聖樂聖。”
(3).謂樂逢聖世。《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後晉群臣酒行歌》:“歌時兼樂聖,唯待贊泥金。” 前蜀 毛文錫 《甘州通》詞:“ 堯 年 舜 日,樂聖永無憂。”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憧憧夷邸,長傾捧日之心;寂寂邊城,永罷防秋之役。臣等無任樂聖戴天抃舞懽呼之至。”
“樂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中國音樂家
指在音樂領域造詣極深的人,擅長演奏、創作及理論研究,被視為藝術與智慧的象征。例如唐代李龜年,因音樂才華受唐玄宗賞識,創作《渭川曲》等經典作品。
西方音樂家
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被尊稱為“樂聖”,其作品如《哥德堡變奏曲》對西方古典音樂影響深遠。
嗜酒的代稱
源自《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典故,将清酒稱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後以“樂聖”代指嗜酒。如唐詩“銜杯樂聖稱避賢”(杜甫《飲中八仙歌》)。
崇尚聖道或盛世
作為名字時,“樂聖”結合“樂”(喜悅、音樂)與“聖”(智慧、神聖),寓意才華橫溢、心胸寬廣。
“樂聖”既可指音樂領域的頂尖人物(如李龜年、巴赫),也可通過典故表達嗜酒、尊崇聖道或歌頌盛世。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更多曆史文獻可參考、4、9等來源。
《樂聖》是指在音樂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和造詣的人。樂聖可以指作曲家、音樂家或歌唱家等。
《樂聖》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樂”是一個獨體字,它的部首是“亅”,共有三個筆畫;“聖”是一個偏旁字,它的部首是“土”,共有四個筆畫。
《樂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引用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樂聖’ ‘深相知’!”其中,“樂聖”指的是他和朋友共同追求藝術之美。
繁體字中的《樂聖》為「樂聖」。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可以将《樂聖》寫成「樂聖」或「樂聖」。在古代漢字中,「樂」的寫法更加簡練,「聖」則保留了更多的橫畫。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發生了演變和簡化,現代寫法更為規範和統一。
1. 他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華被譽為樂聖。 2. 在音樂界,有許多樂聖為大家帶來了美妙的音樂作品。
樂師、聖人、聖樂、音樂、歡樂、快樂。
樂師、音樂家、藝術家。
不懂音樂、平庸、音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