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細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慮》:“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視微知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觀察細微的迹象,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勢或本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思慮》:“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強調通過細緻觀察和邏輯推理,預判事物的發展方向,從而規避風險。
該成語不僅強調觀察力,還隱含“以小見大”的哲學思維,與《周易》“知幾其神”的理念相通,體現中華文化中對事物關聯性的重視。
《視微知着》這個詞源于《論語·述而》:“視微知着”,意為通過觀察細微之處而能夠理解事物的根本和本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思考而能夠得到深刻認識的能力。
《視微知着》的“視”字的部首是目(mù),由世字旁和目字旁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微”字的部首是彳(chì),由彳字旁和隹字旁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知”字的部首是矢(shǐ),由矢字旁和口字旁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着”字的部首是目(mù),由目字旁和不字旁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視微知着》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在繁體字中,“視”字和“着”字的形狀保持不變,而“微”字的繁體寫法為“微”。
在古代漢字中,可以通過甲骨文和金文來了解字的演變。古代對于《視微知着》中的字的寫法也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義保持不變。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展示所有古代漢字的寫法。
1. 他能夠通過觀察微小的細節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動機,他真是具備了《視微知着》的能力。 2. 隻有通過細心觀察,才能夠了解事物的本質,《視微知着》是實現深入思考的關鍵。
1. 視野:指眼睛所能觀察到的範圍。 2. 知覺:指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了解。 3. 知道:指對某件事情有所了解或認識。
近義詞:洞察一切、眼力如炬。 反義詞:浮光掠影、膚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