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归兽的意思、归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归兽的解释

将战备用的牛马放回山野。谓解除军备,恢复和平。《书·武成序》:“ 武王 伐 殷 ,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孔 传:“往诛 紂 克定,偃武修文,归马牛於 华山 桃林 之牧地。”《文选·左思<魏都赋>》:“丧乱既弭而能宴,武人归兽而去战。” 李周翰 注:“言天下既平而能为宴乐, 武王 归马放牛,去其战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归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使战事中征用的牛马放归山林”,引申为停息战争、恢复和平的象征。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记载的典故“归马于华山之阳”,描述周武王灭商后停止用兵,将军用牛马放归自然的行为。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

  1. 单字释义

    • “归”(歸)在《汉语大词典》中本义为“返回”,《说文解字》释作“女嫁也”,后引申出“归还”“归附”等意。
    • “兽”(獸)甲骨文象形为狩猎工具,本指四足哺乳动物,特指野兽,《尔雅·释鸟》注“兽者,守也”,强调其野生特性。
  2. 组合词义

    二字组合后产生新的文化意象,具体包含两层内涵:

    • 字面义:将战时征用的牲畜放归山林,如《古代汉语词典》引《尚书》用例,强调军事活动结束后恢复生产秩序。
    • 象征义:通过具体行为表达止戈为武的政治理念,如唐代李峤《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句“全军多胜策,无战在归兽”,此处已转化为和平的代称。
  3. 文献例证

    除《尚书》外,《淮南子·览冥训》载“归兽于泽,而深林茂草”,进一步扩展其生态治理层面的引申义,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主要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
  2. 中华书局《尚书译注》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归兽”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举措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归兽”字面指将战时征用的牛马放归山野,引申为解除军备、恢复和平的象征性行为。这一动作标志着从战争状态转向社会治理,常见于描述古代帝王结束战乱后的仁政。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序》记载的周武王灭商后“归马牛于华山桃林之牧地”。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武人归兽而去战”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学意象,描绘了军人卸甲归田的场景。

3. 历史背景 周武王克商后实施的“偃武修文”政策中,“归兽”是重要环节。通过将战马放归华山、运输牛放回桃林(今河南灵宝一带),既恢复了农业生产,也向天下昭示停止征伐的决心。

4. 文化象征 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明君治世的典范,包含三层意义:

5. 现代应用 当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喻指结束冲突、构建和平的举措。其核心精神与现代社会“裁军”“生态恢复”等概念存在跨时空呼应。

该词汇承载着中国古代“以战止战,以仁易暴”的政治智慧,是研究先秦军事思想与和平观念的重要语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茶抱一悲疚辨博赑风比利时勃乱操舟瞠目而视丹藕低等凡宾番商范缜逢处覆按苟合桄关归邪胡尘坚苍奸欺骄战节夫齎汩机栝寖密几席籧篨瞭亮莅事者六房眄眄描摸谋图不轨骈丽樵笛请赏躯骸散屦骚骇上医神体世嗣刷定倏烁四谷琐尾流离酥乳坍圮坦迤调控倜诡外工亡窜问头吴昌硕武巾弦桐袭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