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麥芽糖制成的瓜狀食品。舊俗用做祭竈神的供品。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市賣》:“廿日外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竈餉神馬之具也。”《白雪遺音·馬頭調·祭竈》:“俺也買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一:“街上越來越熱鬧了,祭竈的糖瓜擺滿了街。”
糖瓜是一種傳統食品與祭祀用品,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糖瓜是用麥芽糖或黃米加麥芽熬制而成的瓜狀甜食,質地黏稠酥脆,舊俗中作為祭竈神的供品。北方地區常稱其為“糖瓜粘”,而長條形的同類糖品則叫“關東糖”。
糖瓜與祭竈神習俗密切相關。民間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用糖瓜祭祀竈神,寓意“粘住竈王爺的嘴”,祈求其上天彙報時多言好事。清代文獻《帝京歲時紀勝》及老舍《駱駝祥子》中均有相關記載。
糖瓜雖風味獨特,但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及老年人需謹慎食用,避免引發健康問題或損壞假牙。
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制作工藝,可參考、2、3、6等來源。
《糖瓜》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以糖為主要原料制作的糖果。它是中國傳統的一種甜食,色彩豔麗,味道甜美,非常受孩子們的喜愛。
《糖瓜》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米”和“瓜”。根據部首的順序和筆畫數的統計,可以分别拆解成“糸”的4畫、 “瓜”的3畫。
《糖瓜》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早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就已經存在。當時,糖瓜是一種以麥芽糖和蜜制成的糖果,外形像瓜子,因此得名為“糖瓜”。
《糖瓜》的繁體字為「糖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糖瓜》在古時的寫法也有所變化。例如,在仿佛春秋時期的金文中,糖瓜的寫法是「糖瓜」。
1. 我們買了一些糖瓜作為孩子們的零食。
2. 看!這些糖瓜的顔色真漂亮!
3. 他吃了一塊糖瓜,笑得很開心。
1. 糖果
2. 糖塊
3. 糖葫蘆
4. 糖棒
5. 糖霜
1. 糖果
2. 冰糖
3. 糖葫蘆
4. 紅糖
5. 砂糖
1. 苦瓜
2. 辣椒
3. 鹹瓜
4. 酸梅
5. 橙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