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帶在臂上的金镯。《新五代史·雜傳十五·慕容彥超》:“ 弘魯 乳母於泥中得金纏臂獻 彥超 ,欲贖出 弘魯 , 彥超 大怒。”
“金纏臂”一詞有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
指古代婦女佩戴在手臂上的金質飾品,即金镯子。這一解釋來源于《新五代史》中的記載:慕容彥超因乳母獻金纏臂欲贖人而發怒。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也被明确解釋為“婦女帶在臂上的金镯”。
比喻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金錢、權勢等外在事物束縛人的自由,使人無法自拔。例如描述“為追求財富而迷失自我”的場景。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傳統文獻,可能是現代擴展釋義。
曆史與文化背景
從《新五代史》的用例可知,金纏臂在古代具有實際裝飾功能,且材質貴重。類似飾品“纏臂金”在詩詞中也有體現,如“瘦覺寒馀纏臂金”,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臂飾的普遍性。
提示:若需學術引用,建議以實物解釋(第一種)為主,并優先參考《新五代史》等古籍或權威辭書來源。比喻義的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金纏臂是一個詞語,由“金”、“纏”、“臂”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金(金字旁,4畫) 纏(缶字旁,11畫) 臂(臂字旁,7畫)
金纏臂一詞來源于中國武俠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武松的人物,他臂力強大,具有驚人的力量。這個詞後來被廣泛用來形容人的臂力強壯或者比喻某種強大無比的力量。
繁體字為「金纏臂」。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金纏脣臂」。
1. 他的金纏臂讓他成為拳壇的傳奇。
2. 這件兵器是武松使用的金纏臂。
1. 金剛臂
2. 金剛石臂
3. 銅臂
4. 鐵臂
1. 強壯的臂膀
2. 有力的手臂
1. 虛弱的臂膀
2. 無力的手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