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頃的意思、食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頃的解釋

[a moment] 大約吃一頓飯所用的時間,形容較短時間

食頃,簾動,片紙抛落。——《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吃一頓飯的時間。多形容時間很短。《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 至 關 ……出如食頃, 秦 追果至 關 。” 宋 葉適 《鄭仲酋墓志銘》:“旦出治事,不過食頃,輒閑靜終日。” 清 黃軒祖 《遊梁瑣記·龍門鯉》:“﹝ 朱大祺 之妻﹞率徒偵之。食頃,逮 李 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頃是古代漢語中的時間量詞,字面意為“吃一頓飯的工夫”,泛指一段較短的時間,約相當于現代的十五分鐘至半小時。以下是詳細釋義與典籍例證:


一、字義解析

  1. 指進食行為。《說文解字》釋“食”為“一米也”,本義為聚集米粒成餐,引申為用餐過程。

  2. 原指頭傾斜的動作(《說文·匕部》),後假借為時間單位,表短暫片刻。《康熙字典》引《增韻》注:“頃,少時也”。

合成詞義:二字組合以日常行為喻指時間跨度,屬古人“以事紀時”的典型表達。


二、詞典釋義


三、古籍用例

  1. 《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至關……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

    譯文:孟嘗君出關後約一頓飯工夫,追兵即至。此處強調事态轉變迅速。

  2. 《聊齋志異·促織》:

    “食頃,簾動,片紙抛落。”

    譯文:片刻後門簾掀動,抛出一張紙片。凸顯等待時間之短。


四、時間換算與對比

時間單位 約合現代時長 典籍依據
食頃 15–30分鐘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考訂
須臾 48分鐘 《僧祇律》載“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刻(1/100日) 14.4分鐘 漢代銅漏壺計時标準

五、權威文獻參考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張玉書. 《康熙字典》. 同文書局, 1716.
  3.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2000.
  4. 王引之. 《經義述聞》.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5.
  5.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 1959.
  6. 蒲松齡. 《聊齋志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7. 丘光明.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 文物出版社, 1984.

網絡擴展解釋

“食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qǐ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吃一頓飯的時間,多用于形容時間較短。例如《聊齋志異·促織》中提到:“食頃,簾動,片紙抛落”,此處指片刻之後簾幕微動,一片紙抛落。

2.出處與用法

3.近義詞與結構

4.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古漢語常用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時間長短,不同場合下“一頓飯”的實際時長可能有所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聊齋志異》等古籍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佛洛狄忒百寮保福裁撝常秩充強蹙鬐打勾颠瞑防微杜釁繁聲鳳女台鳳翔剛腸嫉惡幹玃戈劍根格狗吠不驚畫鴉獲齒湖澥架挂笳鼓人間不容息交輸郊闉加食截至機彀禁曲緊追不舍俱樂部俊楚闿切衎直枯本竭源戀滞靈籁隆象綿曆明月清風民獄木狗子庀材媲偶起籍輕果青裙癯毀埏蹂試銜鼠布損心傥來物瓦盎王贊瓦查尿溺下得獻費纖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