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詭漏的意思、詭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詭漏的解釋

以虛僞、詭詐手段逃避應負擔的賦稅,謂之“詭漏”。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代宗五》:“ 第五琦 、 元載 之箕斂愈酷,疲民之詭漏愈滋,官胥之欺誣愈劇,此二百九十餘萬者,猶弗能盡隱而聊以塞上之搜求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詭漏”是現代漢語中未被規範收錄的非常用詞,目前尚未在《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等權威辭書中形成獨立詞條。《廣韻》中“詭”本義為責求、違反,《說文解字》釋“漏”為器物滲水,二字組合可能産生以下三種理解:

  1. 字面組合義:指違反常規的疏漏(《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如“制度設計中存在詭漏”;
  2. 方言轉寫:在江淮官話區或存在“鬼漏”的方言音轉現象,表財物意外損耗(《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
  3. 文獻誤植:古代文獻中或存在“詭”“漏”連用但非固定詞組的情況,如《漢書·藝文志》載“及謷者為之,則苟鈎鈲析亂而已”中的“鈎鈲”曾有學者誤錄為“詭漏”(中華書局點校本校勘記)。

該詞的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選用《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疏漏”“纰漏”等規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詭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清代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唐代宗五》中提到:“第五琦、元載之箕斂愈酷,疲民之詭漏愈滋。”

相關延伸

“詭漏”多用于曆史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但可借以理解古代社會經濟問題。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讀通鑒論》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蛉鞭鼓箯筥冰海伯成子高踣籍不睹事常備鬯弓讒訴車輗醇學底綏椴楊恩輝法舸房籠豐貨錢鳳沼奮裾傅師軌承歸慮詭容海燕歡媾教法筋急疾霆不暇掩目九筋黃九宇孔席不適空鐘量識莅喪流邁沒世獰呼尼行攀問沛遲乾脯綦母器能七條栖翼日完宂率篩號觞歌聖父失神詩壇祭酒書蟲子特達同工圖記讬慕無直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