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成子高的意思、伯成子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成子高的解釋

唐堯 時人。相傳 堯 治天下,他立為諸侯。 堯 授 舜 、 舜 授 禹 時,他認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就隱居耕種。見《莊子·天地》。亦省稱“ 伯成 ”。 唐 李白 《萬憤詞投魏郎中》詩:“ 舜 昔授 禹 , 伯成 耕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成子高是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隱逸人物代表,其典故出自《莊子·天地》篇。據《莊子·天地》記載,伯成子高原為堯舜時期的諸侯,禹繼位後辭去官職歸隱躬耕。當禹詢問其緣由時,伯成子高答道:“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這段對話深刻體現了道家對自然無為政治理念的推崇。

在漢語辭書體系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傳說中堯時諸侯”,《辭源》則标注為“上古隱士”。作為文學意象,該人物常見于表達隱逸情懷的詩文創作,如宋代林逋《深居雜興》有“伯成子高輕冕绂”之句,明代《高士傳》更将其列為隱士典範。

從訓诂學角度分析,“伯”表尊稱,“成”含成就之義,“子高”為表字,整體稱謂透露出對德高望重者的敬仰。這一複合式命名法符合先秦時期的人名稱謂規律,與《左傳》《國語》所載人物命名方式相印證。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典故在闡釋“隱”“遁”等字時的文化語境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伯成子高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隱士人物,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身份與時代
    伯成子高是唐堯時期的諸侯,曾輔佐堯治理天下。在堯将帝位禅讓給舜、舜又傳位給禹時,他選擇辭去官職歸隱農耕,以此表達對政治變遷的批判。

  2. 思想主張
    他認為禅讓制導緻“德衰刑立”,即道德逐漸衰微,刑罰制度興起,預言後世将因此陷入混亂。這一觀點體現了道家對自然無為的推崇,反對人為幹預社會秩序。

  3. 文學與曆史記載
    其事迹最早見于《莊子·天地》篇,後被唐代李白在《萬憤詞投魏郎中》引用:“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借以表達對時局的不滿。

  4. 姓氏來源
    “伯成”為複姓,源自堯時期,後逐漸演變為對伯成子高的簡稱。

  5. 文化象征意義
    伯成子高成為隱逸文化的符號,代表士人對理想政治失落的消極反抗,以及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哲學内涵,可參考《莊子》原文或相關道家思想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罷吏被動式鄙慝搏币側徑潮濕踳昧寸陰若歲敵應鬥攻敦穆二神高眼宮駕古代英雄的石像桂膏閨豔過謬紅紫奪朱徽行禁罰敬中進力金瑣碎僦舍訣絕峻暴巨勝窭子铐鐐空豁豁窺道餽赆苦辣斂息靡貴米罕前街後巷畦畛驅奴三不祥三檐傘蓋上開扇形沙外神佛聖智十二級台風守禮死緩死說活說思玄瑣雜太陽爐騰倒添附提福圍範畏澀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