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志。 唐 韓愈 《黃陵廟碑》:“庭有石碑,斷裂分散在地,其文剝缺,考圖記,言 漢 荊州 劉表 景昇 之立。” 宋 歐陽修 《豐樂亭記》:“ 修 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
(2).印章的一種。《清會典·禮部九·鑄印局》:“凡印之别有五:一曰寳,二曰印,三曰關防,四曰圖記,五曰條記。”按, 清 代圖記,銅質直紐方形,為領隊大臣、八旗佐領等官所用。私人印于書籍帳冊之章,亦稱圖記。但不拘形式,不限于銅鑄。
(3).猶圖谶。 清 顧炎武 《春半》詩:“ 漢 道昔中微, 白水 應圖記。”
(4).标志。 續範亭 《寄山西土皇帝*********的一封五千言書》:“這個圖記是我們由十九軍被俘的軍官手裡得來的,約有一寸寬、五寸長。”
“圖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其主要解釋及使用場景:
印章的一種
清代官方使用的銅質方形印章,由禮部鑄印局統一鑄造,用于領隊大臣、八旗佐領等官職。私人也可在書籍、賬冊等物品上加蓋圖記,且形式不拘泥于材質和形狀。
例句:19世紀中期,在美國凡帶有伍家圖記的茶葉,就能賣出高價。
方志(地方志)
指記錄地方地理、曆史的文獻,如歐陽修在《豐樂亭記》中提及“按其圖記”即指查閱地方志。
圖谶(預言符號)
古代用于預示吉兇的神秘符號或預言,如顧炎武詩句“白水應圖記”即引此意。
視覺記憶輔助(較罕見)
有觀點認為“圖記”可理解為通過圖像、圖表幫助記錄和記憶事物的方法,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見。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滬江詞典)、(漢典)等來源。
《圖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通過圖像或圖示來記錄和記述事物的方法或手段。
《圖記》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為左邊的部首,表示立足;“⺊”為右邊的部首,表示手。
《圖記》的總筆畫數為6畫。
《圖記》的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系統,用于描繪、描述或記載事物。以圖像或圖示的形式來表達和傳遞信息。
《圖記》的繁體寫法為「圖記」,保留了原有的意義和形态。
根據古代漢字書寫規範,字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結構和筆畫上。《圖記》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1. 學生們利用《圖記》的方式來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結果。
2. 這本書使用了豐富的圖像和圖示作為《圖記》,使得讀者更易于理解。
1. 圖像:用于表達和傳遞信息的圖示或圖案。
2. 記錄:以文字或圖形的形式把某些信息或事件留存下來。
3. 描述:通過文字或其他方式詳細地叙述或闡述某個事物。
紀實、記述、圖表
口述、口頭、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