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诡漏的意思、诡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诡漏的解释

以虚伪、诡诈手段逃避应负担的赋税,谓之“诡漏”。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代宗五》:“ 第五琦 、 元载 之箕敛愈酷,疲民之诡漏愈滋,官胥之欺诬愈剧,此二百九十餘万者,犹弗能尽隐而聊以塞上之搜求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诡漏”是现代汉语中未被规范收录的非常用词,目前尚未在《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等权威辞书中形成独立词条。《广韵》中“诡”本义为责求、违反,《说文解字》释“漏”为器物渗水,二字组合可能产生以下三种理解:

  1. 字面组合义:指违反常规的疏漏(《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如“制度设计中存在诡漏”;
  2. 方言转写:在江淮官话区或存在“鬼漏”的方言音转现象,表财物意外损耗(《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
  3. 文献误植:古代文献中或存在“诡”“漏”连用但非固定词组的情况,如《汉书·艺文志》载“及謷者为之,则苟钩鈲析乱而已”中的“钩鈲”曾有学者误录为“诡漏”(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

该词的实际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优先选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疏漏”“纰漏”等规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诡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唐代宗五》中提到:“第五琦、元载之箕敛愈酷,疲民之诡漏愈滋。”

相关延伸

“诡漏”多用于历史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但可借以理解古代社会经济问题。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读通鉴论》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黯忖白首无成砭剂笔画查字法不患菜羹常远车牖紬绎传嚷出典词旨倒卷打张鸡儿帝阊都里二愣子疯狗風癱龚黄海舡海底猴儿浩博诃毁横豪鸿濛圜法宦况虎冠家醪皦如胶庠镜像急转弯拘籍流电屴崱柰何木跑肚蒲柳之质浅幦七窍生烟扫尚志赡知唼舌省钱舍我其谁松绑廋索添仓天赐替代头足异处王基完治为作五色线贤厚销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