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牓示的意思、牓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牓示的解釋

張榜告示。 唐 玄宗 《刊<廣濟方>诏》:“宜令郡縣長官,就《廣濟方》中逐要者,於大闆上件録,當村坊要路牓示,仍委採訪使勾當,無令脫錯。”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其加徵錢米草等,亦委觀察使嚴加禁斷,仍牓示村鄉,使百姓知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牓示(bǎng sh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張榜公布、公開宣告”。從字形結構看,“牓”為形聲字,從片(木片)、旁聲,本義與木制告示牌相關;“示”表示展示、告知,二者組合體現“以書面形式公示信息”的行為。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牓示”在古代多指官府或權威機構通過張貼文書的方式向民衆傳達政令、法規或重要事項。例如《北史·長孫儉傳》記載:“牓示衢路,鹹使聞知”,說明其作為公共信息傳播手段的用途。該詞在唐宋時期使用頻繁,後逐漸被“榜示”替代,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

從應用場景分析,其特點包括:

  1. 公開性:内容需面向大衆,如科舉放榜、法令頒布;
  2. 權威性:發布主體通常為官方機構,《唐六典》提及牓示需“钤印為憑”;
  3. 書面載體:依托木牍、絹帛等物質媒介,《說文解字注》強調“牓者,闆書也”。

相關詞語有“牓文”(公告正文)、“牓阙”(張榜于宮阙)等,均保留着古代文書制度的語言印記。

網絡擴展解釋

“牓示”是由“牓”和“示”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部分分析:

  1. 牓(bǎng)
    是“榜”的異體字,指張貼的文書或名單,如科舉榜單、告示等。例如《廣韻》解釋:“牓,牌額也”,即懸挂的标識牌。

  2. 示(shì)
    本義為“展示、表明”,甲骨文形似祭台,引申為公示、告知的動作,如“示衆”“示範”。古時也讀作“qí”,指地神,但此用法罕見。

綜合釋義
“牓示”指通過張貼榜單、告示的方式公開信息,常見于古代文書或特定語境。例如科舉放榜時張貼的名單,或官府發布的公示。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多用“榜示”,“牓”為異體字,使用頻率較低。

建議
若需引用古籍或研究漢字演變,可保留“牓示”;日常使用建議采用規範寫法“榜示”。

别人正在浏覽...

背街弛侯崔嵯搭負丹襟玎玎鼎象地行仙凍樾都澤獨寫貳宮房幄燔炰風和日麗風羊感慕高壁高貴耕助貴市恒德泓然懷望黃芝翬翟火運警竦進競開晨麗辭劉桢買售寐寤迷中撚須捧毂推輪倩雇青精稻傾箱倒箧球帶啓瀹裙帔榮赉擅權守長受傷書香門戶俗文學調濟投閣柝擊土蛆王條頑具威禁象飾享帚先緒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