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安庫的意思、備安庫的詳細解釋
備安庫的解釋
儲糧以備荒的倉庫。《宋史·辛棄疾傳》:“未期歲,積鏹至五十萬緡,牓曰‘備安庫’。謂 閩中 土狹民稠,歲儉則糴于 廣 ,今幸連稔,宗室及軍人入倉請米,出則糶之,候秋賈賤,以備安錢糴二萬石,則有備無患矣。”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備安庫”是南宋時期出現的儲糧機構,主要用于應對災荒、保障糧食供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備安庫是古代儲糧備荒的官方倉庫,核心功能為“積糧防災”。根據《宋史·辛棄疾傳》記載,其名稱中的“備安”二字取自“有備無患”之意。
-
曆史背景與運作
辛棄疾在福建任職期間(約1180年代),因當地“土狹民稠”(耕地少人口多),糧食常依賴從廣東購買。他通過以下措施建立備安庫:
- 積累財政資金達50萬缗(約等同50萬貫銅錢)
- 豐收時低價購入糧食儲存
- 災年時向宗室、軍人等群體平價售糧
-
社會功能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荒政思想:
- 平抑糧價:通過“豐年收儲、災年放糧”調節市場
- 戰略儲備:預防海盜侵擾(福州臨海的地理特點)
- 財政創新:将閑置資金轉化為實物儲備
-
詞語構成
- 備:預備、防備
- 安:安定、安穩
- 庫:官方倉庫
組合後特指以保障社會穩定為目标的糧食儲備體系。
注:該制度在南宋多用于福建等缺糧地區,後世類似機構多稱“常平倉”。如需了解更詳細運作機制,可查閱《宋會要輯稿·食貨》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安庫這個詞來自于漢語拼音的編寫,意思是備用安全存儲庫。它的拆分部首是“備”、“安”、“庫”,其中,“備”意為備用、備案,部首是“貝”;“安”意為安全、平安,部首是“宀”;“庫”意為存儲、庫房,部首是“廣”。根據筆畫,它的每個字分别是6畫、“8畫”、“10畫”。在繁體字中,備安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備安庫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區别,仍然是使用這三個字。以下是一個例句:“為了确保數據不丢失,我們把備份存放在備安庫中。”備安庫的一些相關組詞包括備品庫、安全庫存等。近義詞可以是備用庫、存儲庫,反義詞可能是正常使用的庫存或主要庫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