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用司農印的意思、倒用司農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用司農印的解釋

《舊唐書·段秀實傳》:“及 韓旻 追駕, 秀實 以為宗社之危,期於頃刻,乃使人走諭 靈嶽 ,竊 令言 印。不遂,乃倒用司農印印符以追兵。 旻 至 駱驛 得符,軍人亦莫辯其印文,惶遽而迴。”後以“倒用司農印”比喻在非常情況下善于應變。 宋 陳善 《扪虱新話·韓文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大抵文字中自立語最難,用古人語又難於不露筋骨,此除是具倒用大司農印手段始得。”

網絡擴展解釋

“倒用司農印”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發音

二、曆史典故與原始含義

該成語出自《舊唐書·段秀實傳》:唐代朱泚叛亂時,司農卿段秀實為阻止叛将韓旻追擊皇帝,急中生智盜取官印未果,遂倒蓋司農印僞造調兵符,成功騙過韓旻使其退兵。
原始含義:形容在危急關頭靈活應變,通過非常手段化解危機。

三、引申含義的兩種解讀

  1. 褒義用法(主流):
    強調“隨機應變的能力”,尤其在緊急情況下突破常規解決問題。例如宋代陳善《扪虱新話》中以此比喻文學創作中巧妙化用典故而不露痕迹。

  2. 中性/貶義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可引申為“将資源或技術用錯領域”,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

四、用法示例

五、相關成語辨析

該成語核心源于曆史事件,主流含義褒揚臨機應變能力,需結合典故背景理解,避免簡單按字面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用司農印:詞義及來源

《倒用司農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使用權勢和權力來壓制和迫害勞動人民。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倒”、“用”、“司”、“農”和“印”。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倒用司農印》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倒”(偏從人,辶)、“用”(由用口)、“司”(由土)和“農”(由禾)。

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繁體

《倒用司農印》成語的繁體寫法為“倒用司農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倒用司農印》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然而,由于當前的資源限制,無法提供詳細的古代寫法信息。

例句

1. 這個官員************,倒用司農印,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2. 倒用司農印的行為會破壞社會的和諧,導緻人民的不滿和抵抗。

組詞

與《倒用司農印》相關的組詞有:倒行逆施、倒行逆世、倒行逆渾等。

近義詞

與《倒用司農印》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橫行霸道、橫行無忌、烏紗帽下、利欲熏心等。

反義詞

與《倒用司農印》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廣開言路、一視同仁、均等待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