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聯盟的意思、國際聯盟的詳細解釋
國際聯盟的解釋
第一次************後建立的國際組織,于1920年1月成立,總部設在 日内瓦 。它标榜以“促進國際合作,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為目的,實際上為帝國主義所操縱。第二次************爆發後,聯盟無形瓦解,到1946年正式解散。又名國際聯合會,簡稱國聯。
詞語分解
- 國際的解釋 在各國及其公民之間或中間;關于各國的交往;由兩個或更多國家參加;兩個或更多國家共有或影響兩個或更多國家國際交往國際地位國際關系國際法國際音标國際标準國際博覽會詳細解釋.國與國之間;世界各國之間。如:
- 聯盟的解釋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的國家或民族為了互相保衛通過正式協定條約或合同建立的集團詳細解釋.結為夥伴。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六:“卻好五雲最深處,閒鷗威鳳共聯盟。”.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為共同行動而
專業解析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漢語詞典釋義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國際組織(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正式解散),旨在通過集體安全、裁軍談判、和平解決國際争端等方式維護世界和平。其核心職能包括仲裁沖突、監督委任統治、推動國際合作等。
一、成立背景與性質
根據《凡爾賽和約》第一部分成立,是首個以保障集體安全為主要目标的普遍性國際組織。其盟約規定成員國承諾“不從事戰争”,并建立仲裁與調查機制處理争端 (來源:聯合國官網,《國際聯盟盟約》曆史檔案)。
二、核心職能與運作
- 争端調解:設立常設國際法院(PCIJ)和國際勞工組織(ILO),通過司法與協商解決沖突。
- 集體安全機制:要求成員國共同抵制侵略行為(盟約第16條),但因缺乏強制力未能有效執行 (來源:《國際關系史》,王繩祖主編)。
- 委任統治制度:對戰敗國殖民地實行托管,為殖民體系向非殖民化過渡提供框架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Mandate System”詞條)。
三、曆史意義與局限
國聯未能阻止日本侵華(193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1935)等事件,暴露了其決策機制(需全體一緻通過)與大國主導的缺陷。其經驗直接促成1945年聯合國誕生,後者繼承國聯促進國際合作的目标并強化安理會權力 (來源:聯合國數字圖書館,《從國聯到聯合國》文獻)。
參見權威文獻: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國際聯盟”的規範性釋義。
- 《辭海》(第七版):曆史背景與職能概述。
- 聯合國檔案庫:League of Nations Documents(digitallibrary.un.org)
網絡擴展解釋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國際聯盟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總部設于瑞士日内瓦,是《凡爾賽條約》籤訂後建立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标榜為“減少武器數量、平息國際糾紛、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但實際上被英、法等大國操縱,未能有效實現目标。
二、曆史背景
- 成立背景:一戰後由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旨在通過多邊機制維護戰後秩序。
- 解散時間:1946年4月正式解散,二戰爆發後已名存實亡。
三、主要機構與職能
- 理事會:負責草拟裁軍計劃、制裁侵略行為,但缺乏強制執行力,依賴大國支持。
- 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決策需全體一緻通過,導緻效率低下。
四、作用與局限性
- 積極影響:
- 調解部分國際争端(如1925年希保邊界沖突)。
- 推動國際勞工、衛生等領域的合作。
- 局限性:
- 未能阻止日本侵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等侵略行為。
- 缺乏軍事力量,制裁措施形同虛設。
- 美國未加入,蘇聯後期退出,削弱代表性。
五、曆史意義
國聯是首個全球性政治合作組織,為聯合國成立提供了經驗教訓。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或成員國,可參考來源中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瘢痆闆上砸釘穮蓘不瞑菜色暢茂成例除例次相蕩激檔期倒竈得間典缛抵徹放濁封陲風旛趹蹄衡蓋華貫活話叫價金剛努目景明箟簬狼突濫及恅愺鯉簰騾車麽蟲茗邈民所墨妙亭木牍南學片言飄帶遷殡敲镘兒氣絶窮微若隱若顯散兵線三千世界設教深計遠慮霜晨填還銅象屠宰稅無盡五位百法無智仙音篠簵之箭小妹子邪山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