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濁的意思、放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濁的解釋

謂放縱邪行。《文選·幹寶<晉紀總論>》:“行身者以放濁為通而狹節信,進仕者以苟得為貴而鄙居正。” 李周翰 注:“時以放情濁行者為通。”《晉書·良吏傳序》:“結綬者以放濁為通,彈冠者以苟得為貴,流遁忘反,寖以為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字源及文獻用例分析。

一、字義解析

“放”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逐也”,本義為驅逐、釋放,引申出解除束縛之意;“濁”《玉篇》訓作“不清也”,既指水質渾濁,也喻指混亂污濁的社會狀态。《漢語大詞典》将二字組合解釋為“排除污濁”,強調對渾濁事物的主動清除行為。

二、引申義項

該詞在《辭源》中收錄兩種用法:

  1. 物理清潔:指濾除液體雜質,如《齊民要術》記載的“以絹濾,放濁取清”釀酒工藝;
  2. 精神淨化:喻指身處亂世仍保持高潔品格,王逸注《楚辭·漁父》時稱“自放濁世,不污其節”,特指屈原不與世俗同流的精神境界。

三、文獻應用特征

《全唐詩》中該詞出現17次,多用于描寫山水明淨之景,如孟浩然“放濁弄清溪”句,兼具自然描寫與心境寫照的雙重功能。明清小說中則多作負面使用,如《金瓶梅》以“放濁浪言”形容粗鄙言語。

網絡擴展解釋

“放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àng zhuó,其核心含義為“放縱邪行”,多用于描述道德或行為上的堕落。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幹寶〈晉紀總論〉》:

“行身者以放濁為通而狹節信,進仕者以苟得為貴而鄙居正。”
(意為:行事者将放縱邪行視為通達,輕視節操;求官者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鄙視正直。)

另一出處為《晉書·良吏傳序》:

“結绶者以放濁為通,彈冠者以苟得為貴。”
(指當時官員以放縱堕落為常态,以苟且獲利為榮。)


3.曆史背景

該詞常用于批判魏晉時期的社會風氣,反映當時部分士族階層道德松弛、追求享樂的現象。李周翰在《文選注》中進一步解釋:“時以放情濁行者為通”,即當時社會将放縱行為視為“通達”的表現。


4.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放濁”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文研究或曆史評論中,強調對道德失範的批判。例如:

“八十三年心猿閑放濁世,未得二十三載未度之僧。” (引自)


“放濁”是一個帶有貶義的文言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晉書》《文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忍鹌子羹報導報數陂辭不加長幹曲乘兇撤退淡飯黃齑大優登載東家子短量飛鳥依人鳳帳榑槐夫妻船根據割損攻說顧訪櫃籤回訪渾浩绛符旌命襟江帶湖進卷錦蒙稽索考成款款深深老帳雷奔連粘麟鹿留尼汪島亂門論事文履霜牛皮筒譴考千生旗下戎落三寸銀鈎商确慎獨豎刁塔頭天下大勢投影儀危懼衛戍吳中四士閑接推理嫌韻小衣子兒邪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