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學的意思、南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學的解釋

(1). 周 代五學之一。 周 有東、南、西、北四學,并太學稱五學。《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誣矣。”《後漢書·祭祀志中》“靈臺未用事” 劉昭 注引《易傳·太初篇》“天子旦入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在中央曰太學,天子之所自學也。”

(2). 南朝 宋 何尚之 于南郭外立學聚生徒,稱為南學。《宋書·何尚之傳》:“ 尚之 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學,聚生徒。 東海 徐秀 , 廬江 何曇 、 黃回 , 潁川 荀子華 , 太原 孫宗昌 、 王延秀 , 魯郡 孔惠宣 ,并慕道來遊,謂之南學。”

(3). 南北朝 時 南朝 的經學。 南朝 經師,發展 魏 晉 學風,除《詩》《三禮》采用 鄭玄 箋注外,《周易》用 三國 魏 王弼 注,《尚書》用僞 孔安國 傳,《左傳》用 晉 杜預 注。講經兼采衆說,也取玄學,不拘家法,隨意發揮。又受佛教影響,所作義疏比經注更為詳盡。

(4). 清 初 黃宗羲 開塾講肄,時人稱為南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國初 孫徵君 講學 蘇門 ,號為北學; 餘姚 黃梨洲 宗羲 ,教授其鄉,數往來 明 越 間,開塾講肄,為南學。”參見“ 南北學 ”。

(5). 清 代 雍正 九年,将毗連國子監街南的官房作為學舍,令助教等官及肄業生居住,稱為“南學”。《清史稿·職官志二》:“九年,建南學。”原注:“在學肄業者為南學,在外肄業赴學考試者為北學。”參閱《光緒會典事例》卷一○九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學”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理解:

  1. 周代五學之一
    周代設有東、南、西、北四學,與太學合稱“五學”。南學為天子學習禮儀、培養德行之所,《大戴禮記》記載“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強調長幼有序的教化功能。

  2. 南朝宋何尚之的學舍
    南朝宋時期,何尚之在南郭外建立學舍,聚徒講學,以玄學為核心,吸引徐秀、荀子華等名士慕名而來,時稱“南學”。此舉推動了玄學與儒學的融合。

  3.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經學流派
    南朝經學打破漢代家法束縛,兼采衆說,融彙玄學與佛學思想。例如《周易》用王弼注,《尚書》用僞孔傳,并注重義疏闡釋,形成自由開放的學術風格。這一學派對後世經學發展影響深遠。

  4. 清初黃宗羲的講學活動
    清代學者黃宗羲開設私塾講學,時人亦以“南學”稱之,凸顯其學術地位。

其他補充:清代雍正九年曾将國子監南側官房設為學舍,稱“南學”,但此說法多見于低權威資料(如、3),需進一步考據。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文獻(如、4)中的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學的意思

南學是指以南方地區為背景和依托的學術思想和傳統文化。它包括南方學派的學術思想、南方地區的知識體系以及南方地區的學風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學》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蔔”和“又”,它們分别是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南學》一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南學》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學術文化領域,通常用簡化字書寫。在繁體字書寫中,南學叫做「南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差異。以《南學》為例,古人在書寫時可能采用更加繁複的結構和筆畫,但其構成和意義與現代書寫基本相同。

例句

這是一句關于南學的例句:“南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組詞

- 東學:指以東方地區為背景和依托的學術思想和傳統文化。 - 西學:指以西方地區為背景和依托的學術思想和傳統文化。

近義詞

南派學說、南方學派、南方傳統學說

反義詞

北學、北方學派、北方傳統學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