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創的意思、裹創的詳細解釋
裹創的解釋
亦作“ 裹瘡 ”。包紮傷口。《後漢書·吳漢傳》:“諸将謂 漢 曰:‘大敵在前而公傷卧,衆心懼矣。’ 漢 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 唐 張巡 《守睢陽作》詩:“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惟是前敵救護裹創扶傷,本屬男子較長。”
詞語分解
- 裹的解釋 裹 ǒ 包;纏繞:裹腳。把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夾帶;夾雜:不該把次貨裹進去賣。好人壞人裹在一起一時分不清。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來就會裹奶。奶頭被這孩子裹得生疼。 筆畫數:; 部首:衣; 筆
- 創的解釋 創 (創) à 開始,開始做:創造。創制。首創。開創。創立。創演。創議。 創 (創) ā 傷:創傷。創口。創巨痛深(喻遭受重大的損失)。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裹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uǒ chuāng(或guǒ chuàng),其核心含義是包紮傷口,主要用于描述對受傷部位進行物理處理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解釋:字面指用布、繃帶等材料包裹傷口,起到止血、保護或治療作用()。
- 古籍應用: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吳漢傳》中“勃然裹創而起”,形容将領受傷後仍堅持戰鬥;唐代張巡《守睢陽作》也有“裹瘡猶出陣”的表述,突顯戰士帶傷作戰的堅毅()。
二、詞語結構
- 詞性:動詞性短語,但現代多作為固定搭配的成語使用。
- 異體寫法:古籍中亦作“裹瘡”(如、5所述),兩者含義相同。
三、現代使用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例如描述醫療救護場景時,可用“醫護人員為傷員裹創處理”。
- 引申含義: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引申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謹慎使用。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包紮、裹傷
- 反義詞:撕裂、創傷(語境不同,非嚴格對立)
建議在寫作或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理解該詞,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的適配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3的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