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閱使用。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難數卷舒,故以葉子寫之,如 吳彩鸞 《唐韻》、 李郃 《彩選》之類是也。骰子格,本備檢用,故亦以葉子寫之,因以為名爾。”
“檢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圍繞“查閱使用”展開。以下是綜合古籍和字義解析的詳細解釋:
檢用指通過查閱、檢索的方式來使用文獻或資料。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難數卷舒,故以葉子寫之。” 這裡的“檢用”強調對卷軸類文獻的查閱和利用,因卷軸不便翻檢,故改用葉子(類似書頁)記錄。
在古籍中,“檢用”多用于描述對文獻的檢索和利用場景。例如唐代的“骰子格”(一種遊戲規則)因需頻繁查閱,也被記錄在葉子(書頁)上,稱為“檢用”。
雖然“檢用”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其核心含義與“檢索”“查閱”等詞相通,尤其在學術研究或古籍整理領域仍有類似概念的延續。
如需進一步了解“檢”的詳細釋義(如檢查、檢點等),可參考高權威性字典來源。
《檢用》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某人或某事進行檢查并予以使用。
《檢用》這個詞的拼音是jiǎn yòng。它由“木”和“欠”兩個部首組成,總共7畫。
《檢用》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發展過程。在古時候,它的寫法有所不同。現代簡體字中的“檢”原本是“檢”的繁體字,而“用”保持了相似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檢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根據《康熙字典》,它的古代寫法為“檢用”。這種寫法不僅僅是形狀上的變化,也可能涉及到字義上的微妙差異。
以下是一些應用于《檢用》這個詞的例句:
1. 為确保産品質量,我們需要對每個産品進行嚴格的檢用。
2. 經過檢用,該機器可以正常工作。
3. 在選拔人才時,我們要對每位應聘者進行全面檢用。
與《檢用》相關的詞彙有:
1. 檢查
2. 探查
3. 使用
與《檢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鑒定
2. 審查
3. 考核
與《檢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廢棄
2. 丢棄
3. 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