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ide;carve up] 如同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隻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友邦驚詫”論》
如同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常指分割國土。《戰國策·趙策三》:“天下将因 秦 之怒,乘 趙 之敝而瓜分之。” 唐 柳宗元 《封建論》:“ 周 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夫人》:“乃堆金案上,瓜分為五,自取其二。” 魯迅 《二心集·“友邦驚詫”論》:“‘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隻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瓜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詳細解析:
指多個人或勢力将某物分割、分贓,各自占有一部分,常以“切瓜”作比喻。該詞多用于描述資源、利益或領土的分配過程,尤其強調非公平性分割,例如曆史上列強對弱國的侵略性分割。
核心特征
曆史語境
該詞常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殖民曆史關聯,例如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等地的侵略與資源掠奪。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瓜分”不僅是一個描述物理分割的動詞,更承載了曆史與社會語境中的權力分配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瓜分》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意指在多人之間将某個整體分割成若幹部分,每個人分得一部分。
《瓜分》的部首是瓜,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代表着與瓜果相關的意義。《瓜分》總共由9畫組成。
《瓜分》這個詞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曆史上的一些事件,特别是指18世紀歐洲列強對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掠奪行為。這一曆史事件使得瓜果被用作象征性的分割整體的比喻,進而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瓜分”。
在繁體字中,瓜分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瓜分的字形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相似。
1. 三位繼承人瓜分了父親的遺産。
2. 歐洲列強曾經瓜分非洲大陸。
瓜瓜、瓜果、分割、分配
分割、分配、共享
合并、整合、共同擁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