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貂珰的意思、貂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貂珰的解釋

(1).貂尾和金、銀璫,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飾。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中當侍, 秦 官也。 漢 興,或用士人,銀璫左貂。 光武 以後,專任宦者,右貂金璫。”《後漢書·朱穆傳》:“自 延平 以來,浸益貴盛,假貂璫之飾,處常伯之任。” 李賢 注:“璫以金為之,當冠前,附以金蟬也。”

(2).借指宦官。 宋 梅堯臣 《和謝希深會聖宮》:“龜組恭來詣,貂璫肅奉承。”《明史·彭汝實傳》:“棄燕閒於女寵,委腹心於貂璫。” 清 高承勳 《豪譜·儒豪》:“ 張子韶 對策,至晡未畢,貂璫促之。 子韶 曰:‘未也,方談及公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貂珰”一詞的漢語釋義可分為以下兩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古代冠飾代稱

  1. 本義:指貂尾和金、銀材質的“珰”(冠飾),是漢代侍中、常侍等官員的冠冕标志。初期官員可佩戴(銀珰左貂),東漢光武帝後逐漸成為宦官專屬(金珰右貂)。
  2. 引申義:因宦官群體長期壟斷此冠飾,“貂珰”成為宦官的代稱,如《後漢書·朱穆傳》提及“假貂璫之飾,處常伯之任”即暗指宦官掌權現象。

二、文學修辭用法 少數文獻(如網絡釋義)将其視為成語,形容“容貌或儀态美麗動人”,多用于女性或景物描寫,例如“貂珰之貌”。但此用法較罕見,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建議謹慎使用。


注意:若需引述該詞,推薦優先采用“宦官代稱”這一傳統釋義,文學語境下的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出處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貂珰(diāo dāng)這個詞來自于漢語,它是一個形容詞。它的意思是典雅美麗、嬌小玲珑。現在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部首是貝(貝),表示與貝類相關,筆畫是10畫,可以較容易地分辨出每個字的構成。 據了解,貂珰一詞最早出現在古籍中,晚清時期成為流行詞語。在繁體字中,貂珰的寫法為貂綻。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但現代已統一使用“貂珰”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下面給出一些關于貂珰的例句: 1. 她穿着一件貂珰的禮服,顯得格外動人。 2. 這座古宅的庭院修剪得十分貂珰,給人一種沉靜幽雅的感覺。 貂珰是一個形容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1. 貂珰細膩:形容外表典雅,細緻入微。 2. 貂珰之貌:形容人的容貌非常美麗動人。 對于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以下詞彙: 1. 美麗:形容外貌或形态令人贊歎。 2. 嬌嫩:形容柔弱嬌小的外表或氣質。 而反義詞可以考慮使用以下詞彙: 1. 粗糙:與貂珰相反,形容外貌粗糙,沒有細膩之感。 2. 笨重:與貂珰相對,形容外觀或體态龐大笨重。 希望以上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