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b] 兒童用的圍在胸部的布,常系于脖子周圍以保持衣服的幹淨
“圍嘴”是一種嬰幼兒用品,主要用于保護衣物不被口水或食物弄髒。以下是詳細解釋:
圍嘴是圍在兒童胸前的布制品,通常通過系帶或魔術貼固定在頸部周圍。其主要功能是承接寶寶流出的口水或進食時掉落的食物,保持衣服清潔。
傳統圍嘴曾設計為梅花形或十字花瓣狀,通過旋轉幹淨面應對弄髒情況,又稱“轉脖”。現代設計更注重實用性與美觀結合,常見卡通圖案以吸引嬰幼兒注意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選購技巧或具體産品,可參考母嬰用品指南或專業測評。
《圍嘴》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口鼻周圍戴着的護具,用于防止外界的風沙、塵埃等物質進入口鼻。
《圍嘴》這個詞由部首組成,它的部首是「囗」,表示圍繞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13畫。
《圍嘴》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是由英文單詞"mask"借用而來。隨着全球COVID-19疫情的爆發,戴口罩已成為常态,為了方便溝通,這個詞被創造出來并廣泛使用。
《圍嘴》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圍口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關于《圍嘴》這個詞,古代漢字的寫法是「圍嘴」。古代的寫法多用象形字,比如「圍」是用來表示圍繞、困住等意思的。
1. 我們在沙塵暴來臨之前應該佩戴圍嘴,以保護呼吸道不受傷害。
2. 他工作時總是把圍嘴戴得很嚴實,以防止有害氣體進入體内。
3. 在疫情期間,人們普遍戴上圍嘴,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1. 圍欄:圍繞建造的栅欄。
2. 嘴巴:人的口腔部分。
3. 圍牆:圍繞建築物的牆壁。
1. 口罩:用于遮擋口鼻的護具。
2. 護面:用于保護面部的護具。
3. 面罩:戴在面部覆蓋嘴鼻的護具。
1. 解嘴:指取下嘴罩。
2. 移開:去除圍繞在周圍的物體或護具。
3. 暴露:沒有任何遮擋或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