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謂 元始天尊 年號之一。又為五劫之始劫。《隋書·經籍志四》:“道經者,雲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説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 天尊 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 玉京 之上,或在 窮桑 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龍漢 、 開皇 ,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 唐 吳筠 《步虛詞》之九:“敢問 龍漢 末,如何闢乾坤。” 明 屠隆 《昙花記·上遊天界》:“晃晃 彌羅宮 ,巍巍 鬱蕭殿 。始劫幹 延康 ,大道超 龍漢 。” 清 趙翼 《岣嵝碑歌》:“伊昔昏墊五行汨, 龍漢 餘劫留水厄。”亦稱“ 龍漢刼 ”。 清 錢謙益 《登齊雲岩·谒玄天太素宮》詩:“ 東海 幾經龍漢刼,北宮長列羽林軍。” 清 黃遵憲 《感事又寄丘仲阏》詩之二:“ 帝釋 亦愁龍漢刼,天災況值鼠妖年。”
“龍漢”是一個具有道教文化背景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龍漢”是道教宇宙觀中“五劫”的第一個劫數,也是元始天尊的年號之一。根據《隋書·經籍志四》記載,道教認為天地會經曆循環劫數,其中“龍漢”作為初始劫,與延康、赤明、開皇等劫共同構成宇宙周期,每個劫期間隔達「四十一億萬載」。
需注意:部分解釋(如)将“龍漢”拆解為“龍”與“漢”的組合,并賦予“英勇威嚴”的引申義,這屬于現代衍生解讀。在傳統道教典籍和權威辭書中,該詞特指宗教術語中的劫數概念。
建議結合《隋書》《步虛詞》等文獻,或查閱《漢典》《道教大辭典》等工具書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龍漢》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着龍與漢族的結合和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力量和文化的繁榮。
《龍漢》的第一個字“龍”可以拆分為“厶”和“九”兩個部首,它共有16個筆畫;第二個字“漢”是一個獨立部首,共有3個筆畫。
《龍漢》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龍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力量、權威和尊貴。而“漢”則指代着中國的漢族人民,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組成部分。
《龍漢》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龍漢」。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狀有所變化。目前所使用的現代漢字形狀大緻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的字形,《龍漢》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1. 《龍漢國魂》是一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曆史小說。
2. 這個雕塑将龍與漢族文化融為一體,非常具有藝術價值。
龍飛鳳舞、漢堡、漢學、龍潭虎穴、漢字等。
華夏民族、中華民族、漢族等。
非漢族、外族、異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