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安旦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隻顧眼前的短暫安逸,缺乏長遠考慮。其中,“偷安”表示苟且求安,“旦夕”形容時間短,整體強調貪圖一時安逸而忽視潛在危機。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時期鐘會的《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俱碎。”。此句原用于警示蜀地将士不可因短暫安逸而放棄抵抗,否則将面臨覆滅。
3. 用法與結構
4. 近義詞與擴展
5. 示例與應用
例如在商業決策中,若企業為短期利益忽視長期風險,可批評其“偷安旦夕,終将自食惡果”。該成語適用于警示個人或集體勿因小失大。
《偷安旦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危險或不安定的情況下,就連白天和黑夜這樣短暫的時間都不能安心。形容人在艱苦環境中不能安甯。
《偷安旦夕》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偷”、“安”、“旦”、“夕”。
其中,“偷”的部首是“人”,總共有11個筆畫;
“安”的部首是“宀”,總共有6個筆畫;
“旦”的部首是“日”,總共有5個筆畫;
“夕”的部首是“夕”,總共有3個筆畫。
《偷安旦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齊民要術》這本古代養生書中。此書主要介紹了人們如何保養身體、遠離疾病。用于形容人在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因内心不安而連白天和黑夜也不能安心。
《偷安旦夕》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作「偸安旦夕」。在古時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差異。
1. 在戰争年代,人們整夜不能入眠,真可謂是偷安旦夕。
2. 在經濟困難時期,人們生活在恐慌中,無法偷安旦夕。
1. 偷窺(tōu kuī):偷看、窺探他人隱私。
2. 偷盜(tōu dào):盜竊他人財物。
3. 安心(ān xīn):心情平靜,沒有煩惱。
4. 旦夕(dàn xī):晝夜、白天和黑夜。
1. 警惕萬一:提醒自己時刻保持警惕。
2. 屏氣凝神:停止呼吸,專心緻志。
1. 安居樂業:安定的生活,無憂無慮。
2. 安然無恙:身體健康、平安無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