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飾的意思、鈎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飾的解釋

控馬用具。鈎,絡在馬下巴的皮制的鈎;飾,指飾于馬頭的馬勒等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延陵 卓子 乘蒼龍挑文之乘,鉤飾在前,錯錣在後。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 陳奇猷 集釋:“ 太田方 曰:鈎,婁頷之鈎也。 高亨 曰:飾,當借為勒。《説文》:‘勒,馬頭絡銜也。’《莊子·馬蹄篇》:‘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釋文》引 司馬 注:‘飾,排銜也。’ 司馬 注正讀飾為勒,是其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飾是漢語中一個複合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兩個角度解析。從構詞結構看,“鈎”本指金屬制成的曲形器具,《說文解字》釋為“曲鈎也”,後引申出牽連、勾畫等動作意象;“飾”在《玉篇》中解釋為“修飾也”,特指通過附加物實現美化功能。兩字組合後,“鈎飾”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帶有鈎狀結構的裝飾部件”,多用于建築、服飾或器物領域。

在傳統工藝領域,鈎飾具有功能性向審美性轉化的特征。據《中國工藝美術史》記載,戰國時期青銅器已出現錯金銀的鈎狀紋飾,既作為器蓋開合的實用構件,又通過蟠螭紋、雲雷紋的雕琢形成視覺焦點。明清家具中的銅鈎飾件更是發展出“錽金”“錽銀”等工藝,将實用搭扣轉化為雕花藝術載體。

語言學視角下,該詞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古代漢語詞彙學》指出此類構詞法強調主從關系,“鈎”作為修飾成分限定“飾”的形态特征。現代漢語中其使用範圍已擴展至抽象領域,如文學評論中常用“鈎飾筆法”形容文本中伏筆與隱喻的交織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

鈎飾(拼音:gōu shì)是古代用于控制馬匹的器具,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鈎飾由兩部分組成:

  1. 鈎:指絡在馬下巴處的皮制鈎狀裝置,用于限制馬匹向前移動。
  2. 飾:通“勒”,即馬頭部的絡銜和馬勒等裝飾物,用于控制馬頭方向。

二、功能與用途 鈎飾常與“錯錣”(馬臀部的刺釘)配合使用。當馬欲前進時,鈎飾會限制其行動;欲後退時,錯錣則會刺入馬身,形成雙向控制。

三、文獻例證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記載:“延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鉤飾在前,錯錣在後。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 這一描述生動展現了鈎飾在古代車馬駕馭中的實際應用。

四、延伸考據 學者高亨在《說文》研究中指出,“飾”應通假為“勒”,即馬頭絡銜的統稱,與《莊子·馬蹄篇》中“橛飾”的用法相呼應。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及現代學者考據,完整内容可參考《韓非子》《說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拜衮之歲被服本章不失毫厘茶皷搶搶攘攘承徽傳録廚饎登受點點搐搐調販惰傲風風勢官醞胡嘗夥夠殲剝界牌解鹽金椀擠擁利門靈明流星拐龍煤落難荦嶨麥斛埋祟漫地漫天馬叙倫眉耉奴子怕三怕四請吉乞貣日分師垣守定碩果恕直俗不可耐索戰太微天財天牢鐵利圖表甕牖文衛毋事象人相娛相憎閑甯先死谿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