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人的意思、象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人的解釋

(1).木偶人;泥人。《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林尹 注:“象人,以木刻為人而能跳踴者,以其象人,故名。用以送葬。”《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焦循 正義:“俑則能轉動象生人,以其象生人,故即名象人。《冢人》之象人,即俑之名也。”《莊子·田子方》:“當是時,猶象人也。” 成玄英 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羽 僞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

(2). 漢 代宮廷中一種專職藝人。《漢書·禮樂志》:“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象人,若今戲魚師子者也。”一說,指戴假面具的人。 清 周壽昌 《<漢書>注校補》:“象人,即 孟子 所雲‘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但彼以木俑,此以人象耳,如 楚 優孟 著令尹衣冠為 孫叔敖 之類。”

(3).描畫人像。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袁蒨》:“象人之玅,亞美前賢。” 南朝 陳 姚最 《續畫品·謝赫》:“然中興以後,象人莫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人”是一個多義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

1. 木偶人/泥人(用于祭祀或陪葬) 最早可追溯至《周禮》與《孟子》,指用木頭或泥土制作的人形俑,用于葬禮或代替活人殉葬。孟子曾批判“始作俑者”,認為其模仿人形不仁。漢代《漢書·禮樂志》提到“象人四人”,孟康注為“若今戲魚師子者”,暗示與儀式表演相關。

2. 漢代宮廷專職藝人 漢代宮廷設有“象人”職位,屬于禮樂機構成員。據《漢書》記載,這類藝人可能負責扮演魚、獅子等神獸進行表演(類似後世舞獅),或戴假面具演繹特定角色。

3. 描畫人像(引申義) 少數文獻如《漢典》提到該詞可指人物畫像或肖像描摹,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文學引申:唐代元稹詩句“自悲人是假,那複假為人”,以“象人”暗喻虛幻人生,屬哲學層面的擴展。

注:前三種釋義為權威典籍中的常見用法,文學引申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建議參考《漢書》《周禮》等原始文獻(來源、2、7)獲取更詳細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人

《象人》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或外貌像動物一樣。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象(象鼻旁),并且有8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被寫作「像人」。繁體字在書寫時比簡體字複雜,但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廣泛使用。

如果我們回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大不相同。在古代,「象人」這個詞可能會按照以下古時漢字的寫法來書寫:「樂」、「豈」或「蘿」。這些寫法已經不再使用,但是展示了漢字的演變和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象人」的例句:

  1. 他走路低頭弓背,真是一個象人。
  2. 她飛快地爬過圍牆,動作像一隻象人一樣靈活。
  3. 那個表演者的舞台形象令人回味無窮,她的動作動人又脫俗,簡直像一個象人。

與「象人」相關的詞語包括「人形」、「人樣」、「人狀」等。這些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外貌、形态或舉止。

「象人」的反義詞是「非人」,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不像人或者是非常不道德的。這個詞用于強調某人的不良行為或言論,具有一定的貶義。

總之,「象人」這個詞描述了一個人與動物相似的舉止或外貌,它的意思、拆分部首、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都為我們提供了更深入了解這個詞的背景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