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傲的意思、惰傲的詳細解釋
惰傲的解釋
猶怠慢。《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
詞語分解
- 惰的解釋 惰 ò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驕卒惰。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惰傲(duò ào)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人兼具懶散與驕傲的特質,表現為缺乏進取心且态度傲慢。該詞由“惰”(懶散)和“傲”(自滿)組合而成,強調行為懈怠與心理自負的雙重負面狀态。
二、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此處的“惰傲”指怠慢輕忽的态度,用于批評小國對待大國時的失禮行為。
三、現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以下場景中的表現:
- 工作學習:如拖延任務且輕視他人建議;
- 人際交往:如态度敷衍又自視甚高;
- 自我認知:安于現狀且拒絕反思改進。
四、近義延伸
該詞與“驕惰”“怠慢”等詞存在語義關聯,但更強調懶散與傲慢的并存性。需注意語境差異,古籍中多指行為怠慢,現代則側重心理與行為的雙重消極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惰傲》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懶散自滿,形容一種不努力奮鬥、沉溺于自我滿足的狀态。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的「惰」部分是表示懶惰的意思,右側的「傲」部分則表示驕傲自滿的意思。根據筆畫順序,「惰傲」一詞共計17畫。
《惰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寫法。在繁體字中,「惰」部分的寫法略有不同,上方有一個額外的「⺝」字旁,表示了懶惰、沉悶之意。其中,「⺝」部分是由「⺘」(心)和「寸」(寸)兩個部首組成。這個寫法在古代的《康熙字典》中有所記載。
以下是一些使用《惰傲》的例句:
1. 他的态度惰傲,毫不上進。
2. 長期奢華生活使他變得惰傲自滿。
《惰傲》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詞,例如:
1. 惰性:指一種懶惰、不積極的傾向。
2. 傲慢:表示驕傲自大、看不起他人的态度。
3. 散漫:形容态度松散、不專心的特點。
與《惰傲》意義相反的詞語為:
1. 努力:表示付出努力、勤奮進取的态度。
2. 自律:指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自律的品質。
總之,《惰傲》一詞形容了一個人懶散自滿、缺乏進取心的狀态。通過組詞、例句、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