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惰傲的意思、惰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惰傲的解釋

猶怠慢。《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惰傲”是由“惰”與“傲”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曆史文獻用例中溯源解析:

  1. 字義拆解

    • 惰:《說文解字》釋為“不敬也”,本指懶散、懈怠的心理或行為狀态,如《論語·子罕》中“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即強調勤勉的反義。
    • 傲:《玉篇》釋為“倨也”,指高傲、輕視他人,如《尚書·堯典》中“象傲”形容傲慢無禮之态。
  2. 複合詞義

    結合二者,“惰傲”形容既懶散怠惰又态度傲慢的雙重負面特質,常見于古代文獻批評品性缺陷。例如宋代朱熹《答陳同甫書》提及“惰傲之氣”指人因怠惰而生驕縱之态,明代《王陽明全集》亦用此詞批評修身不足者。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偏向“怠惰”或“傲慢”,或二者兼指。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惰傲(duò ào)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人兼具懶散與驕傲的特質,表現為缺乏進取心且态度傲慢。該詞由“惰”(懶散)和“傲”(自滿)組合而成,強調行為懈怠與心理自負的雙重負面狀态。

二、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此處的“惰傲”指怠慢輕忽的态度,用于批評小國對待大國時的失禮行為。

三、現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以下場景中的表現:

  1. 工作學習:如拖延任務且輕視他人建議;
  2. 人際交往:如态度敷衍又自視甚高;
  3. 自我認知:安于現狀且拒絕反思改進。

四、近義延伸

該詞與“驕惰”“怠慢”等詞存在語義關聯,但更強調懶散與傲慢的并存性。需注意語境差異,古籍中多指行為怠慢,現代則側重心理與行為的雙重消極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阜抱薪救火北聲表蒙子禀堂戴盆大轎大鹹多元化獨行其是乏絕房中弱水煩急覆勘夫妻本是同林鳥歌梁供析宮葉管涵詭沓過遍國富兵強孤卲紅蝙蝠灰沉沉活天冤枉擊發雞飛狗叫錦腸禁火天酒席決囚燈筐貢寬猛相濟老相靈顯龍文劍買紅木脈木奴那摩溫腦華平淺破竹建瓴遣将調兵煔灼清水冷竈情寃入钹三獸渡唰喇喇庶劫説場素車田車統元曆小雨喜從天降夕改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