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婁”。猶伛偻。彎曲。 元 喬吉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曲:“怪石於菟,老樹鈎婁。”
“鈎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鈎婁(gōu lóu)是指一把鈎子,也可以泛指鈎狀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鈎婁可以被用來捕捉、勾住或挂載物體。
鈎婁的拆分部首為金(jīn)和女(nǚ),整個漢字共有11劃。
鈎婁這個詞的最早來源不詳,但在古代漢字中已經存在。鈎婁在繁體中寫作鈎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鈎婁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一個彎曲的鈎狀,下部分是一個豎直的垂線。
1. 他用鈎婁抓住了樹枝,才得以脫離險境。
2. 媽媽用鈎婁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鈎婁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許多不同的詞彙,例如:
1. 鈎子(gōu zi):指小巧的鈎狀物,常用來勾住物體。
2. 鈎心鬥角(gōu xīn dòu jiǎo):比喻争鬥或競争中使用各種手段。
3. 鈎元損友(gōu yuán sǔn yǒu):指忘恩負義、對朋友不忠誠的人。
與鈎婁的意義接近的詞彙包括:勾(gōu)、鈎狀(gōu zhuàng)、挂鈎(guà gōu)等。
鈎婁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具體的形容詞,可以根據上下文中的意思來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