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悍頑劣。 宋 嶽珂 《桯史·義騟傳》:“騟之馭者,終莫敢竊睨其膺鬛,稍前即噬齧之,軍中鹹指為駑悍,擯弗齧。”
“驽悍”一詞的釋義如下:
詞義解析
“驽悍”讀作nú hàn,意為兇悍頑劣,多含貶義。該詞由“驽”(本指劣馬,引申為愚鈍、低能)與“悍”(勇猛或兇暴)組合而成,整體強調粗野難馴的特質。
文獻例證
宋代嶽珂《桯史·義騟傳》中曾用此詞描述難以駕馭的馬匹:“軍中鹹指為驽悍,擯弗齧”,指馬匹性情暴烈,抗拒馴服。
近義詞辨析
需注意與“剽悍”(piāo hàn)區分,後者側重敏捷勇猛(如“剽悍的騎兵”),而“驽悍”更突出頑固兇暴的特性。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日常表達中可用“蠻橫”“兇頑”等替代。
《驽悍》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人或動物身體強壯,力量雄厚,勇敢有力,不屈不撓。
《驽悍》由部首馬(馬部)和旁邊的巫(巛)組成,共包含了12個筆畫。
《驽悍》一詞最早見于《詩經·邶風·青蠅》:“元龜罔極有四體,驽悍矢車維我息。”這裡形容了運輸貨物的馬車驽悍有力,引申為形容人的堅強和勇敢。
《驽悍》的繁體字為「駑悍」。
在古代,驽悍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驽悍的寫法為「駑悍」。
1. 他驽悍的身材和強壯的肌肉讓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優勢。
2. 這匹馬訓練有素,驽悍而勇敢,適合用于沖鋒戰。
3. 那位士兵驽悍地沖入戰場,為了保衛家園不顧一切。
驽勇、悍勁、驽馬、驽猴
強壯、勇猛、堅強、果斷
柔弱、軟弱、膽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