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規定的時期。古人行事常委之天命,故稱。《詩·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會朝清明” 漢 鄭玄 箋:“以天期已至,兵甲之強,師率之武,故今伐 殷 。”
(2).指時序中適于作某事的時機和氣候條件。《周禮·地官·遂師》“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時事” 漢 鄭玄 注:“而有天期、地澤、風雨之急。”
(3).指皇帝規定的期限。《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奉天期兮不得須臾。”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奉天子期,當死,不得復延年。”
“天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發音:tiān qī
構成:由“天”(自然規律、時間)和“期”(時間段)組成,表示事件發生的特定時機或階段。
上天規定的時期
自然時序中的適宜時機
帝王或官府規定的期限
“天期”一詞在不同語境下可指天命、自然時機或官方期限,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周禮》《漢書》等古籍原文。
《天期》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意為天命或天意的預示、預兆。通常用來描述某種事物或事件的發生與天象的關系。
《天期》由「⺕」(幹部首)和「日」(四畫)兩個部首組成,共計四個筆畫。
《天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易經和古代文獻中的記載。在古代社會中,人們相信宇宙萬物都受天地間的力量支配,因此在一些重要事件或個人命運的問題上,人們會觀察天象、蔔算八字以尋求天的指示。
《天期》的繁體字為「天期」,與簡體字形狀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天期》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認為雷電是天期的一種表現,預示着大雨即将來臨。
2. 這場大風暴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仿佛是天期不利的預兆。
天時、天象、期待、命期、運期
天命、天道、天意、天命所歸、天機
人為、自由意志、隨心所欲、不受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