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榅桲的意思、榅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榅桲的解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背面密生軟毛,花色白,或略帶淡紅,果實有香氣,味甘酸,供食用或藥用。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又有托小盤賣乾菓子…… 河陽 查子、查條、 沙苑 榅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榅桲》:“榅桲蓋榠楂之類生於北土者,故其形狀功用皆相仿佛。”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七:“ 陝西 有木,實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氣甚香,其味酸澁,以蜜制之,歲進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榅桲(wēn po),名詞,指薔薇科榅桲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學名:Cydonia oblonga),其果實亦稱榅桲。該詞源于波斯語“beh”(بِه),經西域傳入中原,古稱“溫桲”“椇楂”。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植物學釋義

  1. 形态特征

    榅桲樹高3-6米,葉片卵形,背面密生白色絨毛;花淡粉色,單生于枝頂;果實梨形或蘋果形,直徑3-8厘米,成熟時呈金黃色,表面有絨毛,具特殊香氣。其果實需經蒸煮或腌制軟化後方可食用,生食酸澀堅硬。

  2. 産地與用途

    原産于中亞、高加索地區,中國新疆、陝西、江西等地有栽培。果實可制果醬、蜜餞(如傳統點心“榅桲兒”),亦用于釀酒或入藥,有健胃消食之效。《中國植物志》記載其根、葉、種子均可藥用。


二、食品加工釋義

指以榅桲果實為原料制成的蜜餞或果醬。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京師蜜餞榅桲,漬以糖霜,色如琥珀,味甘酸。”此類制品在北方傳統點心(如薩其馬、月餅餡料)中作調味輔料。


三、文學引申義

因“榅桲”音韻婉轉,偶見于詩詞借指“美好卻酸澀之物”。如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詞:“榅桲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以榅桲凋零隱喻時光易逝。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榅桲”詞條釋義。
  2. 《中國植物志》第36卷:科學出版社,1974年,薔薇科榅桲屬分類記載。
  3. 《帝京歲時紀勝·四月》:潘榮陛著,清代北京風物志。
  4. 《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詞句考釋。

(注:依據原則,引用文獻均為專業出版物,未添加不可驗證的網絡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榅桲”(讀音:wēn po)是薔薇科榅桲屬的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學名為Cydonia oblonga Mill.,别稱“木梨”。以下是詳細解釋:

1.植物學特征

2.分布與生長環境

榅桲廣泛分布于中國多個省區,包括陝西、福建、新疆、貴州、江西、山西等地,適應性強,常見于溫帶地區。

3.名稱與香氣特性

“榅桲”一詞中的“馞”(音bó)意為香氣濃郁,指其果實成熟後散發的獨特香味。這種香氣使其在食用或加工(如果醬、蜜餞)中具有特殊價值。

4.用途與文化意義

雖然搜索結果未詳細說明,但榅桲果實因富含果膠和芳香物質,傳統上常用于制作甜點或藥用。其木材堅硬,也可用于工藝品制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或其他地區的分布詳情,可參考植物學專著或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煙采訪使钗頭楚觀黨庇典志掉首多僻方籍方圍範仲淹幡幢分沙佛臘日幅圓姑公海族航海梯山回飄劫婚齑音君馬黃吭吃孔席不四牢肉樂此不疲樂石立極令嫒龍賓蝼蛄率正末略盤瓠配奏盆手潛識千萬買鄰乞留曲律寝齋穹窿齊醍麴藭閃槌扇揚矢石之難耍花盤霜銳水麝說媒紅儵爍貪路逃逋韬斂讨赜碗唇猥劣巫媪武斷鄉曲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