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厲飾的意思、厲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厲飾的解釋

亦作“ 厲飭 ”。戎裝,軍服。一說,佩猛厲之飾物。《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天子乃厲飾,執弓挾矢以獵。” 鄭玄 注:“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呂氏春秋·季秋》:“是月也……天子乃厲服厲飭,執弓操矢以射。” 陳奇猷 校釋:“謂佩猛厲之飾物,備取禽也……飭,飾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厲飾(lì shì)是古漢語詞彙,現罕用于日常語境,特指古代将士出征前莊重整理戎裝、佩戴武器的儀式性行為,蘊含整肅軍容、彰顯威儀之意。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核心釋義

指“嚴格整治戎裝”,強調在軍事行動前對铠甲、兵器、戰馬等裝備進行鄭重檢查和修飾,體現臨戰的肅穆氛圍。

《周禮·夏官·戎仆》載:“戎仆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 鄭玄注:“正其服,謂厲飾也。” 即規範戰車裝備與将士服飾,以顯軍威 。


二、典籍溯源與語義延伸

  1. 禮儀性整裝

    《禮記·樂記》雲:“複亂以饬歸。” 鄭玄注:“饬歸,謂厲飾而還也。” 指戰後整頓儀容歸返,體現“厲飾”貫穿軍事儀程的始終 。

  2. 精神象征

    《漢語大詞典》釋為“戎裝威嚴”,引申為以莊重儀态彰顯鬥志。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厲兵秣馬”之“厲”與“厲飾”的“整饬”義相通,均強調戰前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準備 。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關聯

“厲飾”屬文言遺存,今多作“披甲”“整裝” 等白話替代,但仍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其文化内核強調“外顯儀容,内振士氣” ,與現代“儀式感”“職業形象管理”概念有隱性關聯,如重要場合的着裝規範可視為精神狀态的“飾” 。


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古漢語詞彙綱要》(王力著)

網絡擴展解釋

“厲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 戎裝、軍服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古代天子或貴族在特定場合(如狩獵、出征)穿戴的威武軍服。例如《禮記·月令》中提到“天子乃厲飾,執弓挾矢以獵”,鄭玄注:“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

  2. 佩戴猛厲的飾物
    另一種說法認為“厲飾”指佩戴象征勇猛的裝飾物,可能與武器、盔甲上的圖騰或配件相關。《呂氏春秋·季秋》中有“厲服厲飭,執弓操矢以射”的記載,陳奇猷校釋将其解釋為“佩猛厲之飾物”。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呂氏春秋》等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拗口風白素謗缺賓次播精常梪瞅采疇代擋箭牌當甚麼二十四神發酵煩惋漨浡風流倜儻風筵傅姆剛柔相濟根結盤據工會國權河出圖話盒子畫一戶口谏當矯勁糾纆酒妪墾植窠阙老鲫溜磊疊莅喪銮江猛政魔術師碾磑抛舍匹婦不獲毗聯棋敵輕刑侵苦癯辱然燈殺風景試圖收結輸榮疏外宋亭太易讨順王庭頑悍梧丘之首險巧狹韻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