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局的意思、鈔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局的解釋

明 初戶部所設的印鈔官署。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賈鼐 以典史中狀元,人皆知之。 洪武 辛未,榜眼 吳言信 , 福建 邵武 人也,以鈔局副使中,人多未之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局是中國古代負責紙币發行與管理的官方機構,主要存在于明清兩代。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鈔局“專司鈔法,掌印造、兌換、收放錢鈔等事”,其核心職能包括三個方面:

  1. 紙币發行與流通管理

    鈔局作為國家貨币管理機構,承擔紙币的印制、發行及流通監督職責。明代寶鈔提舉司(鈔局前身)按照朝廷規定印制“大明通行寶鈔”,并協調地方機構執行鈔法。

  2. 舊鈔回收與兌換服務

    據《中國貨币史》研究,鈔局設立兌換窗口回收破損紙币,按比例兌換新鈔或銅錢,以此維護貨币信用體系。例如明代規定“昏爛鈔一貫,換新鈔五百文”。

  3. 防僞稽查與貨币政策執行

    鈔局通過加蓋官印、登記編碼等手段鑒别真僞,同時配合刑部打擊私造僞鈔行為。清代戶部文獻記載,鈔局官員需定期核查市面流通紙币的版式與數量。

該機構在正統年間(1436年)因寶鈔貶值逐漸被戶部接管,清代前期短暫恢複後,隨着白銀貨币化進程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網絡擴展解釋

“鈔局”是明代初期戶部下設的專司印鈔的官方機構,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鈔局是明初(如洪武年間)由戶部設立的印鈔官署,主要職能是管理紙币的印制與發行。其名稱中的“鈔”指紙币,“局”則為官方機構的代稱。

2.曆史背景與實例

根據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記載,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年,1391年),榜眼吳言信曾以“鈔局副使”身份中第,表明鈔局在明初已實際運作,且官員可由此途徑參與科舉。

3.職能與地位

作為中央財政的一部分,鈔局負責官方紙币(如“大明寶鈔”)的印制和流通管理,直接隸屬戶部,反映了明代初期對貨币體系的集中管控。

4.文獻依據

除《廣陽雜記》外,相關史料和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均收錄該詞,進一步佐證其曆史存在性。

5.其他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鈔局與崇祯時期關聯,實為明初機構,需以權威史料為準。

鈔局是明代早期重要的財政機構,其設置體現了朝廷對貨币發行的直接控制,且在官員選拔中具有一定影響。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明史·職官志》或經濟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跛鼈不沾鯧鯸丑辱垂足春肥呆木燈盡油幹颠算電位差調質調足愕怡法無可貸酆城龍劒豐角鳳跱龍拿更年期割刈公正國内外哈話河隴鶴信晦密護梯降情建瓴較能寄附鋪雷氣瀝款溜火茫無所知毛布綿曆泥像女功洽衿千夫所指謙幼漆齒青使攘攘髯蘇日久歲長生公說法訟奪跳遠亭主通光文鼎文記無厚無颣五強溪水電站無遮瞎頭子諧音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