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約的意思、繩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約的解釋

繩索。亦比喻拘束,約束。《老子》:“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後漢書·儒林傳論》:“至如 張溫 、 皇甫嵩 之徒……猶鞠躬昏主之下,狼狽折紮之命,散成兵,就繩約,而無悔心。” 李賢 注:“繩約,猶拘制也。” 宋 葉適 《紀綱議》之二:“人之知慮,不能自出於繩約之内。” 明 張居正 《送南陽公赴留都考功序》:“今之人士,繩約於毀譽之中久矣。” 清 許汝霖 《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百事具規模,羣情奉繩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結合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進行解釋:

一、本義:繩索

指用于捆紮或約束的繩子。

二、引申義:約束、法度

由捆紮之義抽象化,指對人的行為或事物的規範、制約。

三、引申義:簡約、儉省

由捆紮需簡潔高效引申出簡略、節儉之意。

四、哲學意涵(道家)

在道家思想中,“繩約”常喻指人為的束縛,與自然無為相對。

“繩約”的核心語義由“繩索”這一具體物象出發,通過隱喻和抽象化,衍生出“約束規範”“行為準則”“言語簡省”等多重含義,并在哲學語境中承載了對自然與人為關系的深刻思考。其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文化認知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繩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方面理解:

1. 字面含義
指繩索,即用纖維或金屬絲擰成的條狀物,用于捆綁或固定物體。例如《老子》中“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強調繩索的束縛作用。

2. 比喻含義
引申為約束、限制,多指通過規則、約定對人的行為加以規範。如《後漢書》提到“就繩約而無悔心”,描述在制度約束下仍無怨悔的狀态。宋代葉適《紀綱議》中“不能自出於繩約之内”,也體現了規則對人的限制性。

使用場景與特點

經典引用示例
《老子》以“繩約”喻自然之道不可違抗;清代許汝霖詩句“群情奉繩約”,則體現對共同規則的遵從。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文獻段落。

别人正在浏覽...

暗當閟闼博依擦邊球讒唇刬平城下之辱槌砧大小年大約低黛丁西林發賣輔将扶危定傾甘豐光堂寡嬸鶴迳宦室呼喝誨存貨質将勤補拙較大赆錢今天金磚開複空微摳趨口水扣眼,扣眼兒撩蜂剔蠍立僵龍蟠帽頂弭難劘規恁每蚍蜉匹夫僮婦屏擲起開輕工塞怨掃堂腿勝朝手八叉收押竦竦亭民頑虐萬乘侮薄霧沉沉五則香象渡河崤函饩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