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欺詐。 漢 揚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昔在聖考,過則失中,不及則不至,不可姦罔。” 唐 皮日休 《鹿門隱書》:“吏非被重刑、不知姦罔之喪己;賈豎非遭極禍,不知不仁之害躬也。” 宋 葉適 《國子祭酒李公墓志銘》:“小人姦罔,宜有懲艾。”
(2).指欺詐誣罔的事情。《宋史·畢士安傳》:“有布衣 申宗古 告 準 ( 寇準 )交通 安王 元傑 , 準皇 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 力辯其誣,下 宗古 吏,具得姦罔,斬之, 準 乃安。”
“奸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wǎ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欺詐、誣陷
指用欺騙或誣蔑的手段蒙蔽他人。例如《宋史·畢士安傳》記載的案例:布衣申宗古誣告寇準勾結安王,畢士安力辯其誣,最終查明“姦罔”并懲處誣告者。
指具體的欺詐行為或事件
如漢代揚雄在《法言序》中強調:“不可姦罔”,即不可行欺詐之事。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語境(如法律、道德論述)中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其負面含義,多用于批判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奸罔(jiān w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欺騙、欺詐。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奸(jiān)and 罒(wǎng)。
奸罔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田子方》一章中,原本意為潛藏的欺詐行為。後來,它逐漸演變為表示欺騙、隱瞞的普遍詞語。
在繁體字中,奸字的寫法為「奸」,罔字的寫法為「罔」。
在古代,奸罔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奸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姧」,而罔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罓」。這些變化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
現代例句:
1. 他以奸罔佞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2. 不要相信那些奸罔之輩的謊言。
組詞:
1. 奸邪(jiān xié):指壞人的品德卑劣,用心不正。
2. 奸猾(jiān huá):指行為不端正,狡詐狡猾。
近義詞:
1. 欺騙(qī piàn):指用虛僞的手段或言辭愚弄他人。
2. 騙術(piàn shù):指用欺騙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反義詞:
1. 忠誠(zhōng chéng):指對事業或他人盡忠的品質和态度。
2. 正直(zhèng zhí):指言行舉止正當,不作弊不欺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