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奸罔的意思、奸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奸罔的解釋

(1).欺詐。 漢 揚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昔在聖考,過則失中,不及則不至,不可姦罔。” 唐 皮日休 《鹿門隱書》:“吏非被重刑、不知姦罔之喪己;賈豎非遭極禍,不知不仁之害躬也。” 宋 葉適 《國子祭酒李公墓志銘》:“小人姦罔,宜有懲艾。”

(2).指欺詐誣罔的事情。《宋史·畢士安傳》:“有布衣 申宗古 告 準 ( 寇準 )交通 安王 元傑 , 準皇 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 力辯其誣,下 宗古 吏,具得姦罔,斬之, 準 乃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奸罔(jiān wǎng)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其含義可從字源與合成詞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奸(姦)

    本義指邪惡、狡詐、背叛。《說文解字》釋為“私也”,引申為作惡、欺瞞。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棄德崇奸,禍之大者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2. 原意為“無”“沒有”,後引申為欺騙、蒙蔽,通“網”,喻指設局陷害。如《論語·雍也》:“罔之生也幸而免。”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二、合成詞義

奸罔指通過欺詐、蒙蔽手段實施邪惡之行,強調以詭計陷害他人或違背道義。其核心含義為:

三、文獻例證

《漢書·王莽傳》載:“莽好為奸罔之事,欺天罔人。”此處指王莽以詭詐手段欺瞞天下,凸顯其虛僞弄權。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

四、現代關聯

該詞雖罕用于口語,但在研究曆史、法律或倫理學時仍有價值,可形容系統性欺詐行為(如腐敗、僞證)。近義詞包括“奸詐”“欺罔”,反義詞為“忠正”“誠信”。

延伸參考: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4卷“奸”字條。

網絡擴展解釋

“奸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wǎ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欺詐、誣陷
    指用欺騙或誣蔑的手段蒙蔽他人。例如《宋史·畢士安傳》記載的案例:布衣申宗古誣告寇準勾結安王,畢士安力辯其誣,最終查明“姦罔”并懲處誣告者。

  2. 指具體的欺詐行為或事件
    如漢代揚雄在《法言序》中強調:“不可姦罔”,即不可行欺詐之事。


構詞解析


用法與文獻例證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語境(如法律、道德論述)中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其負面含義,多用于批判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鬼不骜不辟子卯稱賀脆快翠嶺打靶大丙大渡河代管呆性凋蔽蠹蠍翻閱沸天震地分分句芒關期股栗國初估評孤櫂還行漢書黑飰橫織回數鹄卵嘉靖七子饑不欲食就日瞻雲看設爐鑄蒙滅免席木渎女長須嫁鼙鼓強食七遷取次鵲巢鸠佔染夏蕊宮掃刷色标澀劑沙狗傻乎乎神經末梢失偶水底撈月贖庸司天台所向克捷他殺體物緣情萬元烏金拓無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