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稱 吳 、 晉 、 宋 、 齊 、 梁 、 陳 諸朝碑的法帖。其書法神妙高逸,略勝於北碑。但流傳甚少。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劉丞相私第帖》:“後復見一本于 姑蘇 ,與 九江 所見本同,紙墨皆與南碑不類。而 慶曆 題字,止三兩卷有之,蓋即 劉氏 本也。”
“南碑”是書法術語,指中國南方特定曆史時期的碑刻作品,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定義與朝代範圍
南碑統稱三國東吳(222-280年)、東晉(317-420年)及南朝宋、齊、梁、陳(420-589年)六個朝代的碑碣文字。這一時間段也被稱為“六朝時期”,涵蓋了中國南北分裂時期的南方政權。
書法特點
南碑書法以“神妙高逸”著稱,風格清秀靈動,注重筆法的細膩與結構的自然。相較于同時期的北碑(北方碑刻),其藝術性被認為略勝一籌。
流傳與存世情況
由于戰亂、氣候等因素,南碑實物留存極少,現存多為拓本或法帖(臨摹範本)。宋代曹士冕在《法帖譜系》中曾提及南碑的稀缺性。
文化價值
南碑不僅是書法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反映了六朝時期南方社會的文化風貌。其内容多涉及宗教(如佛教)、紀念性事件等。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刻案例(如《爨寶子碑》《瘗鶴銘》等),可查閱書法史專著或博物館館藏資料。
《南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在南方的石碑。這些石碑通常被用作紀念碑、墓碑或标志。這種碑文通常刻有文字,用來記述曆史事件、故事或表達哲理。
《南碑》是一個雙聲節詞,它的部首是“口”,表示與口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南碑》這個詞的來源與南方石碑的存在有關。南方地區的曆史、文化和藝術遺迹中廣泛存在這些石碑,這些碑文蘊含着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意義。
《南碑》的繁體字為「南碑」,與其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南碑》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會隨着曆史的發展變化。
1. 這座《南碑》上刻着一段關于戰争英雄的故事。
2. 他們前往南方,尋找着傳說中的《南碑》。
沒有明确與《南碑》相關的組詞。
沒有确切的近義詞可以與《南碑》對應。
沒有确切的反義詞可以與《南碑》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