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碑的意思、南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碑的解釋

統稱 吳 、 晉 、 宋 、 齊 、 梁 、 陳 諸朝碑的法帖。其書法神妙高逸,略勝於北碑。但流傳甚少。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劉丞相私第帖》:“後復見一本于 姑蘇 ,與 九江 所見本同,紙墨皆與南碑不類。而 慶曆 題字,止三兩卷有之,蓋即 劉氏 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碑是中國古代碑刻分類中的重要概念,特指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陳)政權轄域内所立的碑刻。與北朝碑刻并稱“南北碑”,是研究漢字演變、書法藝術及曆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南碑”指“南朝碑碣”,其形制與書風因地域文化差異,呈現出與北碑不同的藝術特征。

從内容上看,南碑多用于記載帝王功績、宗教活動(如佛教造像題記)或紀念地方官吏德政,例如現存江蘇丹陽的《蕭憺碑》即為南朝梁代宗室蕭憺的墓志。書法研究領域普遍認為,南碑楷書筆法精嚴、結體方正,承襲東晉“二王”書風,相較于北碑的雄渾粗犷更顯典雅秀麗,這一觀點在啟功《論書絕句》中亦有詳細論述。

文物考古界通過碳十四測定等技術手段,已确認南京周邊出土的多處南朝陵墓碑刻年代集中于公元5-6世紀。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馬衡在《中國金石學概要》中指出,南碑因南方氣候濕潤,保存數量遠少于北碑,現存較完整者不足五十通,故每件南碑均屬珍稀文化遺産。

網絡擴展解釋

“南碑”是書法術語,指中國南方特定曆史時期的碑刻作品,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1. 定義與朝代範圍
    南碑統稱三國東吳(222-280年)、東晉(317-420年)及南朝宋、齊、梁、陳(420-589年)六個朝代的碑碣文字。這一時間段也被稱為“六朝時期”,涵蓋了中國南北分裂時期的南方政權。

  2. 書法特點
    南碑書法以“神妙高逸”著稱,風格清秀靈動,注重筆法的細膩與結構的自然。相較于同時期的北碑(北方碑刻),其藝術性被認為略勝一籌。

  3. 流傳與存世情況
    由于戰亂、氣候等因素,南碑實物留存極少,現存多為拓本或法帖(臨摹範本)。宋代曹士冕在《法帖譜系》中曾提及南碑的稀缺性。

  4. 文化價值
    南碑不僅是書法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反映了六朝時期南方社會的文化風貌。其内容多涉及宗教(如佛教)、紀念性事件等。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刻案例(如《爨寶子碑》《瘗鶴銘》等),可查閱書法史專著或博物館館藏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軍保溫瓶兵寇賓宇趁夥打劫恥居人下馳控翠麟帝儲惡婦扶疏甘埚甘國老幹欺歌伎攻圍谷呱呱谷仙還相花魄悔沮餰鬻借名階闼吉光鳳羽集料經綸金星地鳝錦心綉口柳祠露曉默化潛移蹑蹬佞柔蓬居氣忿忿青巘岖崟任便肉松儒侶三綱五常賞服善绻守行説合輸榮術追唐風天真透糖外監婉蟬萬惡溫顔文轸曏來校業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