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炭的意思、泥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炭的解釋

[peat;turf] 炭化程度最低的煤

詳細解釋

也稱“泥煤”、“草炭”。煤的前身。大多在沼澤環境中,植物死亡後經複雜的生物化學作用轉化為腐殖酸、腐殖酸鹽及瀝青等合成物質,與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遺體及泥沙等混合而成。質地疏松無光澤,一般為黃褐色或黑褐色。可用作燃料、肥料及化工原料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泥炭,又稱草炭或泥煤,是沼澤形成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産物,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體在積水厭氧環境下堆積、分解而形成。其定義和特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

  1. 基本定義與形成

    泥炭是沼澤植物殘體在過度濕潤和通氣不良的環境中,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生物化學作用(主要是厭氧分解),部分分解、積累而形成的松軟有機質堆積物。它介于植物有機質與煤炭之間,是成煤作用的最初階段(褐煤的前身)。

  2. 主要特征

    • 顔色與形态:通常呈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質地疏松多孔,富含水分,幹燥後易于破碎。
    • 成分:主要成分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纖維、腐殖質以及礦物質。有機質含量高(通常超過30%,優質泥炭可達50%以上),富含腐植酸,含碳量在50%-60%左右(據中國自然資源部地質資料)。
    • 結構與性質:具有纖維狀或海綿狀結構,保水、保肥和透氣性能極佳,但通常呈酸性(pH值多在3.0-6.5之間)。
  3. 主要用途

    泥炭因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于:

    • 燃料:幹燥後的泥炭可直接用作燃料(尤其在曆史上缺乏其他能源的地區)。
    • 園藝與農業:是配制營養土、育苗基質、土壤改良劑的重要原料,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
    • 工業原料:可用于提取腐植酸、制造有機肥料、吸附劑等。
    • 環境修複:在污水處理、濕地恢複等方面有應用潛力。

權威參考來源:

泥炭是一種在特定濕地環境中形成的、富含有機質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生态意義的天然有機沉積物。

網絡擴展解釋

泥炭是一種由植物殘體在沼澤環境中經不完全分解堆積形成的天然産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煤炭的前身。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形成

泥炭又稱草炭或泥煤,主要由死亡植物在缺氧的沼澤環境中經生物化學作用逐漸積累而成。其形成需經曆數千年,後期可能在地質作用下進一步壓實脫水,逐漸轉化為褐煤、煙煤等。

二、組成與性質

  1. 成分:
    • 有機質含量30%-90%,包括腐殖酸(10%-60%)、纖維素、半纖維素等。
    • 灰分10%-70%,含氮(1%-3%)、磷、鉀等營養元素。
  2. 物理特性:
    • 顔色多為黑色、褐色或棕色,質地疏松多孔,比重約1.3。
    • 發熱量1200-5000 cal/kg,幹燥後熱值較高。

三、主要用途

  1. 農業領域:
    • 作為腐殖酸肥料、土壤改良劑,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2. 工業領域:
    • 提取化工原料(如泥炭蠟、甲醇),制作吸附劑、建築材料等。
  3. 環保與能源:
    • 用于污水處理、低熱值燃料,研究中的氣化技術可轉化為工業燃料。

四、分類與分布

根據植物殘體類型可分為草本泥炭、木本泥炭和藓本泥炭。全球主要分布于高緯度濕地及低窪沼澤地區,中國東北、西南等地有豐富儲量。

五、環境意義

泥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過度開采易破壞濕地生态,需合理利用。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更詳細數據可查閱相關網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邊遼秉國補牙搗裝貂錦遏佚範金合土反水封山高崔耿亮犷惡壑子厚德載福佳言妓婢師接櫃介紹信結撰極呼急吏緩民金聲擲地擠塞蝌蚪書阃德癞夫樂不可極靓仔靈後馬家浜文化悶氣密谟魔方女牀請俸清矯請赇奇赢術圈套驅馬區平日制騷人雅士牲镬麝枕釋甲識趣屬對庶妾送迎錢俗意天葩條析屠母委黍缃核桃纖玉笑靥遐裔信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