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盤曲如龍的老槐枝柯。 宋 蘇轼 《九月十五日迩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于東宮》詩:“日高黃繖下西清,風動槐龍舞交翠。”自注:“ 邇英閣 前有雙槐,樛枝屬地,如龍形。” 明 徐渭 《宣府槐龍篇》詩序:“ 宣鎮 開府之西,有槐曰槐龍,高不過丈餘,圍亦未匝兩把,而廣團如蓋,糾枝如龍蛇。” 清 錢謙益 《經筵記事》詩之九:“夭矯槐龍想玉除,槐廳無復史官居。”
“槐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盤曲如龍的老槐樹枝幹,形容槐樹形态蜿蜒如龍,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例如:
部分文獻(如查字典)提到“槐龍”可比喻才能或品德超群的人。這種用法将“槐”的堅韌與“龍”的尊貴結合,引申為對人的贊譽,但需注意此釋義權威性較低,更多見于現代網絡詞典。
槐樹在古代被視為祥瑞之樹,而“龍”是中華文化中神聖的象征,二者結合形成獨特的自然意象,常用于描繪庭院、宮殿前的古樹景觀。例如明代徐渭《宣府槐龍篇》以“糾枝如龍蛇”形容槐樹形态。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權威古籍或蘇轼、徐渭相關詩作原文。
《槐龍》是一個詞彙,通常指代槐樹上的龍形花紋,也稱為“槐花龍”。槐樹是一種常見的樹木,而槐花龍則是在槐樹的樹皮上形成的花紋,通常呈現出龍的形狀。
《槐龍》的拆分部首是木(樹木的意思),其拼音是mù。詞彙《槐龍》一共有13個筆畫。
槐花龍的形成與槐樹的生長有關。由于槐樹的樹皮經常有裂紋,當裂縫在樹皮上成長時,會形成各種奇特的圖案。其中,槐樹上的龍形花紋是最為典型和常見的一種。
《槐龍》的繁體字是「槐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槐龍》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是: 「槐」的古字形是「楸」,表示槐樹,拆分部首是木,字形就像是一棵樹木,其發音是「qiū」。 「龍」的古字形是「竜」,表示龍,拆分部首是龍,字形就像是一條身形蜿蜒的龍,其發音是「lóng」。
1. 這棵槐樹上的槐龍形紋路非常美麗。
2. 他用木刻技法在紙上刻下了一幅槐龍畫作。
1. 槐樹:指槐樹這種樹木。
2. 花紋:指物體表面形成的圖案。
3. 形狀:指物體所呈現的外表輪廓。
1. 槐花龍
2. 樹龍紋
3. 槐木紋
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