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食米的意思、口食米的詳細解釋
口食米的解釋
按人配給的糧食。《說郛》卷九八引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隨駕兵士,大約不過十萬人,每日請口食米二升半。”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食米的解釋 食用的谷米。《周禮·地官·舂人》:“凡饗,共其食米。”《管子·國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網絡擴展解釋
“口食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指按人數定量配發的糧食,主要用于古代軍需或官方供給。例如《丁晉公談錄》記載,宋代隨駕士兵每人每日可領取“口食米二升半”。
-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口中含有食物,形容吃飽的狀态”,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義的擴展解讀。
二、曆史出處
- 文獻來源
最早出自宋代丁謂的《丁晉公談錄》,原文記載了北宋時期士兵的糧食配給制度。
三、使用場景
- 古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官方對軍隊或特定群體的糧食分配,如“每日請口食米二升半”。
- 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若出現一般指代基礎生存物資或強調定量分配的概念。
四、補充說明
- 詞義辨析
需注意與“口糧”的區别:“口食米”特指以米為主的定量配給,而“口糧”泛指維持生存的食物,範圍更廣。
- 權威性參考
建議優先參考《說郛》《漢典》等古籍及權威詞典的解釋(如、2、4、5),避免混淆引申義與原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食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口食米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人們自己吃的米飯,與宴客時使用的酒食不同。它強調的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食物,是人們每天都需要攝入的主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食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口、食、米。
- 口:表示嘴巴,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讀音為“kǒu”。它也可以表示說話、打聽等與嘴巴相關的動作。
- 食:表示吃、食物,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讀音為“shí”。它還可以表示飯食、進食等與吃有關的動作。
- 米:表示稻谷、谷子等食物的種子,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讀音為“mǐ”。它在漢字中還有表示米飯以及與糧食有關的義項。
來源和繁體
口食米是一種漢語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的形體,經過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口食米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些許變化。口食米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詳盡介紹古代的漢字寫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詞的基本概念沒有改變。
例句
1. 他每天早上都會煮一碗口食米當早餐。
2. 孩子們吃完口食米後,開始上學。
3. 農民将新鮮的口食米收獲下來,準備曬幹存儲。
組詞
- 口味:表示品嘗食物的滋味。
- 食欲:表示對食物的欲望或胃口。
- 米飯:指用米煮熟後做成的食物。
近義詞
- 飯食:指一般指代的各種飯菜。
- 主食:指人們日常所需的主要食物。
反義詞
- 宴客食:指招待宴客時使用的酒食,與口食米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