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缟的意思、阿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缟的解釋

古代 齊 東阿 所出的細缯。《史記·李斯列傳》:“則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 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 趙 女不立於側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齊 之 東阿縣 ,繒帛所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東阿 ﹞縣出佳繒縑,故《史記》雲, 秦昭王 服太阿之劍、 阿 縞之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缟”是古代對一種精細絲織品的稱謂,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阿缟”指古代齊地東阿縣(今山東東阿)出産的細軟薄缯,屬于高級絲織品,質地輕薄且光滑。

  2. 來源與曆史背景
    其名稱源于産地“東阿”,因當地紡織工藝精湛,所産缯帛品質上乘,被列為貢品。如《史記·李斯列傳》提到“阿缟之衣”作為華服代表,側面反映其在秦代的珍貴地位。

  3. 文獻記載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進一步佐證:“東阿縣出佳缯缣”,并引用秦昭王“阿缟之衣”的典故,說明其作為名貴衣料的悠久曆史。

  4. 材質與用途
    “缟”本指未經染色的素絹,而“阿缟”因工藝特殊,成為細薄絲織物的代稱,多用于制作貴族服飾或裝飾品,象征身份與財富。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考證,可參考《史記》《水經注》原文或相關古代紡織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缟的意思

阿缟(ā gǎi)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表示少女或年輕女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缟由“阜”和“缶”兩個部首組成。

阜的五筆編碼為蔔一口,缶的五筆編碼為缶。

來源

阿缟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通常被認為起源于古代漢族的包衣制度。包衣制度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阿缟既有婢女的意味,也被用來形容封建社會中地位較低的女性。

繁體

阿缟的繁體字為「阿該」。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字形演變,古時候漢字「阿缟」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一緻。

例句

她濃眉大眼,豐韻少女的阿缟氣質令人着迷。

組詞

阿苟(ā gǒu):形容少女或年輕女性時髦、活潑的樣子。

近義詞

阿嬌、阿紅。

反義詞

大婦、娘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