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賣放的意思、賣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賣放的解釋

受賄私放。 明 李開先 《中憲大夫思州府知府梧岡王君墓志銘》:“君至 江油 等處,訪知舊弊,乃官取羨餘,賣放大戶。”《隋唐演義》第三三回:“将軍講得有理,隻不要路上賣放了,又來我們集上做賊。”《清史稿·食貨志六》:“至是,禦史 晉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賣放,特派 滿 漢 禦史各一,專司稽查,一年而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賣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私利的行為,多用于描述官吏或權貴濫用職權的行徑。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該詞在古典文獻中主要有兩層釋義:

  1. 指受賄後私放囚犯

    此用法源于古代司法腐敗現象,例如《明史·刑法志》中記載官吏“受赇賣放”,即收受賄賂後擅自釋放本應受罰的囚犯。這一行為被視為嚴重渎職,常見于明清時期的法制文書。

  2. 指變賣公産牟利

    在清代《六部成語注解》中,“賣放”亦指官員私自處置公有財産,例如将官田、官倉物資低價轉賣,從中獲取非法利益。此類行為多與貪腐案件相關聯,如《清實錄》提及的“賣放漕糧”案例。

現代漢語中,“賣放”一詞已罕見于日常使用,但在研究法制史、廉政文化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其詞義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對權力濫用的道德批判,詞性為動詞,含貶義色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賣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受賄後私自釋放或縱容他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引申含義

3.曆史背景與用例

4.詞源與結構

5.現代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清史稿》《隋唐演義》等古籍,或查閱詞典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笑白衣士北美自由貿易區尺鯉沖衢雠憤翠實存謝打赤腳當量等壓線靛藍隄水斷講斷蓬發號吐令坊長高世割分瓜步化蛇忽漭胡面子和丸戛納結襪敬惶迥遠稞麥空薄狂電陵迫利薮漫汗蠻盒弭毛鴾毋難倒農會槃歧平康平頭奴披霧青襟親攬渠彌少女嫩婦深山老林使酒罵座時新說引肅膺天兄鐵腕人物違抗違匿沃州人詳審險狠縣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