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鄋瞞的意思、鄋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鄋瞞的解釋

古國名。 春秋 時 狄 的一支。 魯文公 十一年為 齊 所滅。地在今 山東 境内。《左傳·文公十一年》:“ 鄋瞞 侵 齊 ,遂伐我。” 楊伯峻 注:“ 陶正靖 《春秋説》謂‘ 鄋瞞 者, 狄 之種名,猶後世之部落雲爾’…… 鄋瞞 國土,據《方輿紀要》謂在今 山東省 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鄋瞞(Sōu Mán)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少數民族小國,屬長狄的一支,其名稱在《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國名與族屬

    鄋瞞為春秋時期長狄族建立的部落小國,活動于今山東省濟南市以北至濟水流域一帶,屬東夷族群的分支。其族人以身材高大著稱,《左傳》稱“長狄鄋瞞”。

  2. 曆史記載

    據《左傳·文公十一年》載,鄋瞞曾侵擾中原諸侯國,後被魯、齊、衛等國聯合讨伐。公元前616年,魯國将領叔孫得臣在鹹地(今山東巨野)俘殺其首領僑如,國勢漸衰。

  3. 消亡時間

    鄋瞞于公元前607年被齊國所滅,部分族人北遷融入鮮卑等民族,其名遂不複見于史冊。

二、文獻依據

三、文化關聯

“鄋瞞”一詞在古文獻中多指代長狄族,後世亦用于形容身形異常高大者,如《聊齋志異》中“鄋瞞之裔”的比喻。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左傳·文公十一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中國古代民族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鄋瞞”是中國春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長狄的一支建立的部落國家,其曆史背景和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背景

  1. 活動時間:主要活躍于春秋時期(約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
  2. 軍事沖突:曾多次侵擾齊國、宋國、衛國等諸侯國。例如:
    • 公元前660年攻入衛國都城,導緻衛懿公被殺;
    • 公元前616年(魯文公十一年)被齊國擊敗,首領僑如被殺,鄋瞞滅亡。

三、地理位置

四、文化淵源

五、滅亡原因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文公十一年》等古籍原文,或查閱山東地方史志。

别人正在浏覽...

杯珓碧灘弊帷不棄布雷重播翠雞翠衣丹心如故吊頸恩允繁榮興旺棼楣粉态府守甘陵部黃巢起義呼紅喝綠哕駡魂不守舍賤迍驚夢靳狎酒疸寬柔了也廉風利缰名鎖淩煙閣流離颠沛莽壯靡既明光錦謬僻飄忽倩筆謙亨清識瓊海旗學柔融傷春紗線舌簧市場體系式盤水陸雜陳庶位四旁肅截貪嘴天鹿完堅萬年無疆萬紫千紅違隔衛侍蕪菁吳醥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