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t in detail;briefly]∶不詳細,不完善
言之不詳
(2)
[be unknown;be not quite clear]∶不清楚,有疑問或有疑點的
地址不詳
(1).不詳盡;不完善。《荀子·成相》:“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極復後王。 慎 、 墨 、 季 、 惠 ,百家之説誠不詳。”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子何考吾車説之不詳也。”
(2).不祥。詳,通“ 祥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告從不赦,不詳。”
(3).不公平。《漢書·食貨志下》:“刑戮将甚不詳,奈何而忽!” 顔師古 注:“詳,平也。”
(4).不知道。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5).書信用語。不細說之意。
“不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不詳細、不清楚(現代常用義)
指信息或情況缺乏細節或明确性,如“地址不詳”“曆史記載不詳”。
示例:書信中常用“餘容後詳”對應“此處不詳”,表示暫時不細說。
書面語中的委婉表達 在正式文書或書信中,可用作禮貌性省略,如“具體過程不詳述”。
不吉利(古代用法) 通假“不祥”,如《晏子春秋》載“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殆不祥也”,指兇兆。
不公平 見于《漢書·食貨志》“刑戮甚不詳”,指刑罰不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