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probate] 讥评,辱骂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犹诟病。《庄子·人间世》:“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詬厉也。”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十一:“来文无可改,但勿示人,恐为不知者詬厉,且大洩其天机也。”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詬厉巖廊之上,咀呪庙堂之间。”
“诟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òu lì,其核心含义为指责、辱骂或讥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对他人的尖锐批判态度,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或文学作品的引用背景,可参考《庄子》或清代文集等文献。
《诟厉》(gòu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专指批评或讽刺时使用尖锐犀利的话语。这个词语具有一种尖利嘲讽的语气,用以形容言辞尖刻、刻薄的批评或嘲讽。
《诟厉》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言”部,右边是“戎”部。它由12个笔画构成。
《诟厉》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文化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詬厲」。
在古代汉字中,每个字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对于《诟厉》来说,在古代可以写作「诟厲」或者「詬厲」。
1. 他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诟厉批评。
2. 她用诟厉的话语批评了他的无礼行为。
1. 诟责:用尖锐的言辞批评或责备。
2. 厉声:用威胁或严厉的语气说话。
3. 诟病:尖锐地批评或指责某人的过错或缺点。
1. 讽刺:用嘲讽或调侃的方式批评。
2. 嘲笑:用侮辱或轻蔑的话和动作嘲笑。
1. 赞扬:用赞美和称赞的话语对人或事物表示认可。
2. 表扬:用肯定和赞美的言辞称赞某人的行为或品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