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體的意思、調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體的解釋

格調體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南史》:“數年間,稍入詩境,調體超閒,情緻兼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體”是中國古代文論,特别是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文章在思想内容(情志、事義)與語言形式(辭采)上達到協調統一、和諧完美的整體風格狀态。其核心在于強調創作中内容與形式的有機融合。具體釋義如下:

  1. 核心定義:協調統一的文章體式 “調體”中的“調”,意為調和、協調;“體”指文章的體式、風貌。合起來就是指文章的情志(思想情感)、事義(所述内容)、辭采(語言文采)三者經過精心熔裁、有機配合後形成的和諧整體風格。它要求創作者在構思時,使内在的情理與外在的文辭相互適應,避免内容空洞或形式浮誇,最終達到“綱領昭暢”、“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的理想境界。來源:劉勰《文心雕龍·熔裁》。

  2. 理論出處與内涵深化 這一概念主要源于《文心雕龍·熔裁》篇。劉勰提出:“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裁則蕪穢不生,熔則綱領昭暢…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剛柔以立本,變通以趨時。立本有體,意或偏長;趨時無方,辭或繁雜。蹊要所司,職在熔裁,櫽括情理,矯揉文采也。” 他強調“熔裁”是創作的關鍵步驟,目的是使“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最終形成完美的“調體”。來源: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對《熔裁》篇的注解。

  3. 構成要素與創作要求 “調體”的實現依賴于三個核心要素的平衡:

    • 情志/情理: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根本和出發點。
    • 事義:文章所涉及的具體内容、事例、義理。
    • 辭采:表達情理事義所用的語言、修辭、文采。 劉勰認為,創作應“三準”既定(即根據思想情感選擇體裁、根據内容搜集材料、根據文義運用辭藻),然後“舒華布實”(鋪陳文采,表達内容),使三者“獻替”(取舍配合)得當,才能形成“首尾圓合,條貫統序”的“調體”。來源:王運熙、周鋒《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對《熔裁》篇的解析。
  4. 目标與價值 “調體”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内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即“文不滅質,博不溺心”(文采不掩蓋内容實質,博學不淹沒思想核心),使文章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備恰當優美的表現形式,從而産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是劉勰針對當時文壇存在的“辭人愛奇,言貴浮詭”等弊病提出的理想文章标準。來源:張少康《文心雕龍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關于劉勰創作論的相關章節。

總結來說,“調體”是中國古典文論中關于文章整體和諧美的核心概念,強調在創作過程中,必須通過“熔裁”的功夫,使思想内容(情志、事義)與語言形式(辭采)高度協調、相輔相成,最終形成一種首尾貫通、繁簡得當、文質彬彬的理想文章風貌。

網絡擴展解釋

“調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iào t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文學領域的含義(主要用法)

指“格調體式”,常用于形容文學或藝術作品的整體風格與結構。該解釋源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張南史》中的記載:“數年間,稍入詩境,調體超閒,情緻兼美。”。
示例:


二、武術與禮儀領域的含義

指調整身體姿勢或動作,使其符合規範,最初為武術術語,後延伸至禮儀、儀态等場景。例如在武術訓練中,強調通過“調體”達到動作的标準性;在社交場合,則指規範姿态以展現得體形象。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才子傳》原文或武術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地利帝國白間薄妝碑池奔電表記别骛炳琅并親乘勝乘險抵巇扯手啐罵丹箓攧子吊生地根鼎覆低幽鬥形紋偾起伏虎林各為其主公班龔古爾兄弟功令鈎探冠紳還壽經荷裳畫黃翦喪借以金敦進職急中生智駿馬換小妾空侗老雞頭獵蠅領案蝼蝈邈永砰硼霍落錢爿魚前搜妾侍芹館晴照適志疏禁天睿頹基外域捰袖揎拳誤碼率象口校訓械器屑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