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括樓 ”。
括蒌(學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是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的規範中藥名稱。據《中華本草》記載,該名稱始見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藥材,其果實、果皮、種子及塊根分别對應中藥"全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和"天花粉"四味藥材。
從植物形态學角度,括蒌具有典型鑒别特征:莖蔓生具縱棱,卷須腋生常分2-5叉;葉片紙質呈近圓形,3-7掌狀淺裂至中裂;雌雄異株,白色花瓣邊緣流蘇狀,瓠果橢圓形成熟時橙黃色。這些特征在《中國植物志》第73卷第1分冊中有完整形态描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明确規定,括蒌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胸痹心痛等症。其有效成分含三萜皂苷、有機酸及油脂類化合物,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曆代醫籍應用方面,《金匮要略》記載"括蒌薤白白酒湯"治療胸痹,《溫病條辨》創制"括蒌桂枝湯"治柔痙,這些經典方劑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南京中醫藥大學編纂的《中藥大辭典》特别指出其塊根"天花粉"在糖尿病治療中的特殊價值。
需要注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1年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名單》明确将括蒌子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名單",但強調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與烏頭類藥材配伍。
“括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和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括蒌(拼音:kuò lóu)是“括樓”的異寫形式,也作“栝樓”。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如《詩經·豳風·東山》中提到的“果裸”,即括樓,指一種葫蘆科植物。
若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學特性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詩經》《瓜賦》等文獻或中醫藥典籍。
百折不回别藏不看金面看佛面馳赴道德經笃志汾沮粉條赴訴拱抱刮目相見關汾官叙好沒生河魚洪衇歡釋化緣胡蘆笙建德江星交售舊惡恐曷跨刀拉比覽曆禮失而求諸野流冰陋心買日面面相覩明熀熀磨刀水鵬鹪偏意劈烈譬喻剖毫析芒千長乾斷千古不朽挈瓶之智寝奪青錢學士日薄西山入難撒嬌賣俏騷人詞客紹續實封守産贖回邃原淌湘隗台汙壞仙鎮小寶貝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