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春秋》。 唐 張說 《崔司業挽歌》之二:“鳳池傷舊草,麟史泣遺編。” 唐 李商隱 《賀相國汝南公啟》:“ 仲尼 麟史,不令 遊 夏 措辭。”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丁卯生朝》詞:“但願從今,疾行如鹿,更細書如蟻。都無用處,留他教傳麟史。”參見“ 麟經 ”。
“麟史”是中國古代對《春秋》的别稱,其含義和來源如下:
“麟史”一詞源于孔子修訂《春秋》的典故。據傳,孔子在編寫《春秋》時,因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獲麒麟而絕筆,故後世以“麟”代指《春秋》。因此,“麟史”即指代《春秋》,也泛指重要的史籍。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5)提到“麟史”有“史官”“姓氏”等含義,但缺乏可靠文獻支持。主流解釋仍以《春秋》為核心,其他說法需謹慎考辨。
“麟史”是《春秋》的雅稱,承載了孔子修史的典故,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史籍的尊崇。
《麟史》(lín shǐ)是指關于麟的曆史,通常指的是關于麒麟的傳說、故事和相關研究。麟是中國古代神獸之一,人們常将其視為吉祥兆頭和神秘的象征。
麟這個字由“鹿”和“粦”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鹿”是由四畫組成的部首,意為鹿科動物,表示與鹿有關的含義;“粦”由九畫組成,表示麟角的形狀。
《麟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對于麟的描寫和研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麟被視為神獸,被賦予了許多象征意義和寓意,因此對于麟的曆史研究也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
麟字的繁體寫法為「驎」。驎是由「馬」和「粦」兩個字組成,表示馬的形狀和麟角。
據了解,麟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古代的金文和篆文中,麟字的形狀與現代字形基本相同。
1. 他在《麟史》中詳細地描述了麒麟的起源和傳說。
2.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中國神話和傳統文化中麟的《麟史》。
麟文、麟角、麟爪、麟瑞、麟子、麟筧
麒麟、神獸、瑞獸
凡獸、凡麟、普通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