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攻鈔的意思、攻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攻鈔的解釋

亦作“ 攻抄 ”。侵擾擄掠。《後漢書·黨锢傳·李膺》:“先是 羌 虜及 疏勒 、 龜茲 ,數出攻鈔 張掖 、 酒泉 、 雲中 諸郡。”《金史·列女傳·阿鄰妻沙裡質》:“ 黃龍府 叛卒攻鈔旁近部族。”《明史·馮師孔傳》:“﹝賊﹞日執士大夫拷掠,索金錢,分兵四出攻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攻鈔”為古漢語複合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的掠奪行為,其核心含義為“攻擊并劫掠”。該詞由“攻”與“鈔”二字構成:

  1. “攻”指主動出擊,《說文解字》釋為“擊也”,《漢語大詞典》注其本義為“進攻、攻打”;
  2. “鈔”通“抄”,《廣韻》釋為“強取”,《漢語大詞典》明确其“掠奪”義項,如《後漢書·公孫瓒傳》載“攻鈔郡縣”;
  3. 詞義組合:“攻鈔”特指通過武力手段實施搶奪,如《資治通鑒·晉紀》中“鮮卑攻鈔東北”即描述遊牧民族對邊境的軍事掠奪行為。

該詞屬古代軍事術語,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戰争史、邊疆民族關系等學術領域仍具文獻參考價值。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劫掠,暗含系統性軍事行動與暴力奪取的雙重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攻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攻鈔”意為侵擾擄掠,是古代文獻中描述軍事或暴力掠奪行為的詞語。該詞也可寫作“攻抄”(“鈔”通“抄”),常見于史書對邊疆戰亂或叛軍劫掠的記載。

二、詞源與構成

三、曆史文獻用例

  1. 《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記載:“羌虜及疏勒、龜茲,數出攻鈔張掖、酒泉、雲中諸郡”,描述邊疆部族對漢朝邊境的侵擾。
  2. 《金史·列女傳》提到叛軍“攻鈔旁近部族”,體現該詞在描述叛亂武裝劫掠時的使用。

四、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文言表達。其同義表述如“劫掠”“侵擾”等更符合現代語言習慣。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證,主要參考、5、7的文獻例證與詞義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勞形謗讒闆權編戶民碧衣女子不題草纓昌衢沖澹雠嫉觸嗅次辂待替蛋劃蜑舟負釜功名富貴怪異骨發孤彴漢鼎恨之入骨弘邃劃得來匠營簡簡賤降兼收并蓄兼通燋尾激流金題玉躞客串蠟鞭略則連二趕三黎母國龍孽魯史名輩能亨拗抗逆種起岸鉛摘切切私語奇股秦分青錢青堂瓦舍凄爽乳醫樹科棠銕條分節解挺脫題旨無筭樂小孩子謝親酒